<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高來也的詩詞(549首)

    461 《江梅引 為飛伯賦青梅》 元·李獻能

    漢宮嬌額倦涂黃。
    試新妝。
    立昭陽。
    萼綠仙姿,高髻碧羅裳。

    462 《浪陶沙 周晉仙諱文璞者,有詞云,還了?》 元·張雨


    行到江南知是夢,雪壓漁船。
    盤礴古梅邊。
    也信前緣。

    463 《虞美人 其二》 近代·汪精衛

    秋來凋盡青山色,我亦添頭白。
    獨行踽踽已堪悲,況是天荊地棘欲何歸。

    閉門不作登高計,也攬茱萸涕;
    誰云壯士不生還,看取筑聲椎影滿人間。

    464 《題南金慎獨齋》 宋·陳天麟

    圣道不可竄,探取隨已欲。
    平生所受用,政可一言足。
    子思著中庸,暗室戒慎獨。
    危微恐懼心,此念施已熟。

    465 《游黃山留題》 宋·方月澗

    笑擬愚公恨力綿,無窮眼力到危巔。
    天黏青嶂蒸嵐霧,池涌丹砂費酒泉。
    高下瀑聲多是雨,去來云氣半非煙。
    仙家日月長間在,才得心間也是仙。

    466 《詠蟬》 宋·陸蒙老

    綠蔭深處汝行藏,風露從來是稻粱。
    莫倚高枝縱繁響,也宜回首顧螳螂。

    467 《頌古四十五首》 宋·釋如珙

    只將乍入來伸請,一到叢林志便高。
    吃粥了也洗缽去,宗師不用更忉忉。

    468 《偈》 宋·釋祖璇

    吃粥了也未,趙州無忌諱。
    更令洗缽盂,太煞沒巴鼻。
    悟去由來不丈夫,這僧那免受糊涂。
    有指示,無指示,

    469 《少年行二首》 明·曹子念

    六郡良家三輔豪,千金鞍馬百金刀。
    也知侯印尋常事,不分秋來太白高。

    470 《柏子庭畫松障歌》 明·九皋聲公

    高堂誰畫青松障,越柏下筆開殊狀。
    小枝交錯鐵不如,大枝森竦劍相向。
    筆驅元氣天為泣,龍擘海水神俱王。
    滄江風雨六月來,白日雷霆九天上。

    471 《謾興》 明·蘭江濋公

    困來高枕臥昆侖,覺后凌風到海門。
    信手攙回推日轂,轉身挨倒洗頭盆。
    山川也作紅塵化,富貴徒留青冢存。
    好在黃眉脫牙叟,且同花下醉芳尊。

    472 《寄題汪氏退密庵》 明·李存

    紫陽汪大夫,未老先致事。
    經營百年藏,結庵自休憩。
    扁之曰退密,有取于《易系》。
    相望千里余,一笑問以偈。

    473 《放歌行》 明·劉績

    銅駝故國風煙慘,譜牒煌煌猶可覽。
    軍壁焚燒紀信車,諫臺攀折朱云檻。
    當時圭組盛蟬聯,世澤相承五百年。
    城中甲第連云起,樓上歌鐘鎮日懸。

    474 《天廄神兔歌》 明·曾棨

    永樂七年春二月,余以扈從北巡,給賜內廄兔色馬一匹,蓋朝鮮所貢也。
    神駿超越,異于凡馬,經數千里若有余力。
    予聞古良馬有赤兔之名,故作《神兔歌》以贊之。

    475 《賜方教授詩(三首)》 明·朱椿

    伊昔開東閣,相看眼獨青。
    文章奏金石,衿佩睹儀刑。
    應世游三輔,焉能困一經。
    前星垂炳耀,染翰侍彤庭。

    476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蘇軾

    南村諸楊北村盧,(謂楊梅、盧橘也。
    )白花青葉冬不枯。
    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支為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

    477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宋·蘇軾

    至矣吾三后,功高漢已還。
    復推元祐冠,蓋得永昭全。
    (臣嘗于經筵論奏仁宗皇帝謚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則民畏而不愛;仁而不明,則民愛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幾于仁宗也。

    478 《薄薄酒二首(并敘)》 宋·蘇軾

    膠西先生趙明叔,家貧,好飲,不擇酒而醉。
    常云:薄薄酒,勝茶湯,丑丑婦,勝空房。
    其言雖俚,而近乎達,故推而廣之以補東州之樂府;既又以為未也,復自和一篇,聊以發覽者之一噱云耳。
    薄薄酒,勝茶湯;粗粗布,勝無裳;丑妻惡妾勝空房。

    479 《送楊杰(并敘)》 宋·蘇軾

    無為子嘗奉使登太山絕頂,雞一鳴,見日出。
    又嘗以事過華山,重九日飲酒蓮花峰上。
    今乃奉詔與高麗僧統游錢塘。
    皆以王事,而従方外之樂,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詩以送之。

    480 《秧馬歌(并引)》 宋·蘇軾

    過廬陵,見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譜》。
    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惜其有所缺,不譜農器也。
    予昔游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
    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

    * 關于高來也的詩詞 描寫高來也的詩詞 帶有高來也的詩詞 包含高來也的古詩詞(54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