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高在天的詩詞(2593首)

    641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唐·白居易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642 《雜諷九首》 唐·陸龜蒙

    紅蠶緣枯桑,青繭大如甕。
    人爭捩其臂,羿矢亦不中。
    微微待賢祿,一一希入夢。
    縱操上古言,口噤難即貢。

    643 《括江神子》 宋·林正大

    拾遺流落錦宮城。
    故人情。
    眼為青。
    時向百花,潭水濯冠纓。

    644 《孔雀東南飛》 兩漢·漢無名氏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

    645 《題萬壑風煙亭百韻》 宋·彭郁

    風在不周山空闕,底事問煙訪兩浙。
    煙生廬阜香爐峰,孰使隨風至吳越。
    風乎與煙相得外,還有風雷千雨雪。
    煙兮與風相好余,仍有煙波及霞月。

    646 《東州逸黨》 宋·顏太初

    天之有常度,躔次絕乖離。
    地之有常理,沈潛無變虧。
    人之有常道,高下遵軌儀。
    三才各定位,萬古永不移。

    647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648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宋·辛棄疾

    一水奔流疊嶂開,溪頭千步響如雷。
    扁舟費盡篙師力,咫尺平瀾上不來。

    山上風吹笙鶴聲,山前人望翠云屏。

    649 《宣城書懷》 宋·朱翌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
    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

    650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651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 唐·朱慶馀

    閑園清氣滿,新興日堪追。
    隔水蟬鳴后,當檐雁過時。
    雨馀槐穟重,霜近藥苗衰。
    不以朝簪貴,多將野客期。

    652 《城南聯句》 唐·韓愈

    竹影金瑣碎, ——孟郊
    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葉, ——韓愈
    翡翠開園英。
    流滑隨仄步, ——孟郊

    653 《敲爻歌》 唐·呂巖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
    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斷淫欲。

    654 《頤和園詞》 清·王國維

    漢家七葉鐘陽九,澒洞風埃昏九有。
    南國潢池正弄兵,北沽門戶仍飛牡。
    倉皇萬乘向金微,一去宮車不復歸。
    提挈嗣皇綏舊服,萬幾從此出宮闈。

    寫景抒情愁苦

    655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宋·朱熹

    納湖
    詩筒連畫卷,坐看復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東渚

    詠物寫景抒懷壯志難酬隱居生活

    656 《孟冬篇》 魏晉·曹植

    孟冬十月。
    陰氣厲清。
    武官誡田。
    講旅統兵。

    敘事長詩

    657 《清平樂·六盤山》 現代·毛澤東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658 《水調歌頭·游泳》 現代·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659 《神童詩》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660 《淳熙內禪頌》 宋·王子俊

    太初冥冥,孰究孰營。
    羲儀圖之,靡麗於成。
    有圣惟勛,疏之瀹之。
    斧其不條,而荒度之。

    * 關于高在天的詩詞 描寫高在天的詩詞 帶有高在天的詩詞 包含高在天的古詩詞(25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