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首惡書的詩詞(172首)

    81 《荊渚書懷》 宋·趙汝鐩

    明鏡明於月,白發白於雪。
    月照雪轉添,使人心斷絕。
    連年事行役,曾不須臾歇。
    陟岡腳雙繭,凌湖舟一葉。

    82 《諸公賦東園兄銅雀硯甚夸余獨不然然蘇長公》 宋·艾性夫

    臨洮健兒衷甲衣,曹家養兒乘禍機。
    匹夫妄作九錫夢,鬼蜮敢學神龍飛。
    負鼎而趍不遄死,筑臺尚俗儲歌舞。
    但知銅雀望西陵,不覺妖狐叫墟墓。

    83 《寄題吳伯豐所居二首·亦愛軒》 宋·陳文蔚

    心兮如太虛,何惡亦何愛。
    吾廬寄吾興,妙處端有在。
    於中忘歲時,疇覺屢遷代。
    但知曲肱眠,居然樂其內。
    無事戶不出,此意誰能會。
    更約素心交,攜書靜相對。

    84 《雜興十二首》 宋·方回

    人固有倒行,天亦有逆施。
    膾肝富且壽,沴氣乃至茲。
    歲旱茂稊稗,夜暗號鸮鴟。
    正卯宜一律,遇涂姑巽辭。
    麟經沒其名,直以盜書之。
    萬古流惡聲,榮華能幾時。

    85 《學詩吟十首》 宋·方回

    吾性能忍窮,所以不仕宦。
    兩紀加一載,考槃歌在澗。
    當車穩杖屨,當肉飽藜莧。
    雖然鮮歡娛,終不墮憂患。

    86 《治圃雜書二十首》 宋·方回

    花有如罌粟,能同橘不遷。
    茄藤宜硬地,豆莢惡肥田。
    元勰齊民術,夷吾土物篇。
    園丁初未讀,口訣自相傳。

    87 《癸未至節以病晚起走筆戲書紀事排悶十首》 宋·方回

    忍事寧生癭,今誰似我能。
    缺錢分灶婢,賒米乞庵僧。
    惡語聞皆恕,凡詩見亦稱。
    平生樓百尺,非復舊陳登。

    88 《至后承元煇見和復次韻書病中近況十首》 宋·方回

    昔可今惡可,人能我不能。
    已無換馬妾,惟有打門僧。
    幼婦慚前作,愚公定別稱。
    少狂老方悔,焉用一科登。

    89 《遇仇仁近出齋小飲次前韻五首》 宋·方回

    貧何所惡賤何羞,寓物無心任去留。
    尚有可人同臭味,足相閒處與交游。
    銜盃痛飲真吾事,插架多書不外求。
    頗欲買鄰今已晚,石田茅屋仗誰謀。

    90 《次韻康慶之秋雨喜涼書懷五首》 宋·方回

    少年健如虎,不信發齒落。
    風雨凄其秋,眾葉失所托。
    深潛泉自滋,猛鍛石亦鑠。
    細思陶元亮,大勝王鎮惡。

    91 《送嚴陵邵叔忠學錄歸侍二首》 宋·陸文圭

    黃甲舊書生,明延推一鶚。
    歲莫戢羽翰,靜聽華亭鶴。
    盛衰今昔異,出處老少各。
    乃翁信奇士,之子亦不惡。
    斥鷃伏卑枝,寄聲謝寥廓。

    92 《性齋二首為湖陸提舉作》 宋·陸文圭

    孔門性不聞,學者失其義。
    上中下為三,善與惡為二。
    鄒洛異而同,韓揚同而異。
    不指理不明,不兼氣不備。

    93 《歲除自語二首》 宋·錢時

    盡道今年歲運惡,誰知歲運不關渠。
    一齋深處深深坐,老眼如燈照古書。

    94 《寓乾明觀五首》 宋·楊公遠

    無奈雨潺潺,驅除惡況難。
    三杯官酒薄,一掬客心酸。
    畫卷慵拈起,書編謾展看。
    更誰堪與話,時對老黃冠。

    95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96 《正氣歌》 宋·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
    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

    詠史懷古愛國

    97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98 《段太尉逸事狀》 唐·柳宗元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
    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

    敘事贊美寫人

    99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100 《辨奸論》 宋·蘇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疏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

    古文觀止議論

    * 關于首惡書的詩詞 描寫首惡書的詩詞 帶有首惡書的詩詞 包含首惡書的古詩詞(17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