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葛藤禪律論,口箝舌結更無言。何如了辦眼前事,且說詩家不二門。
孌彼閨房秀,泠然玉雪容。月簫難擇對,石窌侈疏封。涵泳詩書習,扶持扇枕供。三荊方擢秀,云壑臥雙松。
熊軾人將達,魚軒樂未央。遽令雙劍化,并作一丘藏。筆絕先秋句,衣緘美篋香。未應林下安,千古擅清芳。
一到仙山眼自明,前身彷佛記曾經。真人眇忽在何許,更隨藜杖緣青冥。
君今宴坐澄神谷,萬象之中能見獨。功成白日上層霄,莫忘飛來兩黃鵠。
能返母萬里,還榮父九原。可憐帝有母,亦自待人言。
返必展墓入,去當哭墓行。誰知顏氏子,事死乃如生。
我避故云辟,東行是謂征。先王猶可告,豈為伐而刑。
忍以證羊故,而云我直躬。那知為父隱,直故在其中。
事親良不易,戰戰復兢兢。學得如夫子,猶言丘未能。
如何年稍長,汲汲子思師。知是為兒日,三遷感母慈。
孩提知所愛,妻子具而衰。大孝終身慕,予於舜見之。
奉先思孝也,不祀豈其情。以至使毫眾,而甘為葛耕。
問安寢門外,旦旦俟雞鳴。以至日中昃,居常盡此誠。
經言事父孝,所以事天明。疾間加再飯,夢中與九齡。
道原自天出,堯以是相傳。曰孝悌而已,人人具此天。
傷心九載績,焦思八年中。啟亦呱呱泣,惟思度土功。
誓節摧孤幼,塵奩不復妝。夜機同婦織,曉隴課僮身。革旨期終養,衰榮畢后工。前罔指陶墓,旨鶴重妾涼。
白首萱堂上,兒孫卓有成。膝前分粟果,枕上聽書聲。風誥將金嵌,鶯驂虎玉京。舍西蘿月夜,鳴咽隴泉鳴。
憶昨升堂處,通家指舊盟。為言兒有立,多賴龍相成。喜檄方形色,衰銘忽愴情。生名一掬詠,端為玉人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