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館山的詩詞(82首)

    41 《贈館人顧梅山》 宋·王素行

    前朝相補一官歸,東海僧傳五字詩。
    今日蒲輪徵不去,逢人笑指鬢邊絲。

    42 《游廬山南阜步月回寓館》 宋·周登

    不入山中不識閑,不因月上不知還。
    老僧長揖歸方丈,只有鐘聲送出山。

    43 《貯香室(《山云館雜詠》)》 明·盛時泰

    花開研池傍,花落研池底。
    洗研譯經時,斛盡龍池水。

    44 《盱眙山館》 明·蘇志皋

    山館雨初歇,村園菜正肥。
    摘花引寒蝶,冉冉過籬飛。

    45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 明·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
    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
    霜砌花仍發,風林葉向疏。
    客懷同宋玉,搖落竟何如。

    46 《訪朋山如愚尊師榆原真館》 明·張宇初

    榆晚高堂續構成,獨橋雙澗步秋清。
    牽籬野蔓殘花影,繞戶林塘過雨聲。
    種術圃通黃葉路,采芝人老白云扃。
    誅茅擬傍朋山主,且遂茅茨話拾荊。

    47 《秣陵館夜對張山人》 明·張正蒙

    秋風山館夕,一榻近燈前。
    共話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斗垂天末樹,磷出雨余田。
    亦有茅檐下,飯牛人未眠。

    48 《自舒州追送朱氏女弟憩獨山館宿木瘤僧舍明日》 宋·王安石

    晨霜踐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惻惻我心勞。
    攬轡上層岡,下臨百仞濠。
    寒流咽欲絕,魚龜久已逃。

    49 《每見王太丞邑事甚冗而剸劇之暇猶能過訪山館》 宋·王安石

    我看繁訟頻搔首,君富才明見亦常。
    尚有閑襟尋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松苗地合分高下,鳧鶴天教有短長。
    徐上青云猶未晚,可無音問及滄浪。

    50 《所館小樓見山可喜》 宋·戴復古

    茲樓非我有,久居如主人。
    雖無往來客,青山當佳賓。
    君看樓下路,三尺軟紅塵。
    失腳踏此塵,汩沒多終身。

    51 《真珠簾·山村水館參差路》 宋·陸游

    山村水館參差路。
    感羈游、正似殘春風絮。
    掠地穿簾,知是竟歸何處。
    鏡里新霜空自憫,問幾時、鸞臺鰲署。

    52 《導引·蓬萊邃館金碧照三山》 宋·無名氏

    蓬萊邃館金碧照三山。
    真境勝人間。
    秋風又見芭蕉長,遺跡在人寰。
    云軒一去杳難攀。
    斑竹彩輿還。
    深宮舊監聞簫鼓,悵望慘朱顏。

    53 《喜呂山人見過江館》 明·高啟

    非君憐夙契,誰肯顧柴門。
    日短清江路,風高大樹村。
    交呈新著稿,同發舊藏尊。
    莫便尋歸棹,心懷未盡論。

    54 《客館夜見亮師畫上有余呂二山人詩》 明·高啟

    上人圖畫故人詩,相見燈前夜雨時。
    無限云山與煙樹,總含秋色是相思。

    55 《與館中同僚會邦衡侍郎于南山真珠園后兩日翰》 宋·周必大

    講席人期相鄭覃,石渠我忝繼齊堪。
    碧琳殿邃同宣召,白玉堂深接笑談。
    寓直敢陪東道主,登高尚想北山南。
    洞巖勝集空回首,何日芒鞵許再探。

    56 《華山館為國家營功德詩》 南北朝·沈約

    沐芳禱靈岳。
    稽首恭上玄。
    帝昔祈萬壽。
    臣今請億年。
    丹方緘洞府。
    河清時一傳。
    錦書飛云字。
    玉簡黃金編。

    57 《書黃山館壁》 宋·寇準

    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58 《書山館壁》 宋·寇準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
    四時無日影,終夜有猿聲。
    路入溪云過,人穿鳥道行。
    不堪孤驛望,風雨動鄉情。

    59 《題李公麟山莊圖·建德館》 宋·蘇轍

    龍眠淥凈中,微吟作云雨。
    幽人建德居,知是清風主。

    60 《題李公麟山莊圖其六薌茅館》 宋·蘇轍

    山居少華麗,牽茅結凈屋。
    此間不受塵,幽人亦新沐。

    * 關于館山的詩詞 描寫館山的詩詞 帶有館山的詩詞 包含館山的古詩詞(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