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饑飽的詩詞(452首)

    81 《納涼聯句》 唐·韓愈

    遞嘯取遙風,微微近秋朔。
    ——孟郊
    金柔氣尚低,火老候愈濁。
    ——韓愈

    82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83 《偶作五首》 唐·貫休

    誰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國。
    誰信鬢上絲,莖莖出蠶腹。
    嘗聞養蠶婦,未曉上桑樹。
    下樹畏蠶饑,兒啼亦不顧。

    閨怨

    84 《猛虎行》 唐·齊己

    磨爾牙,錯爾爪。
    狐莫威,兔莫狡,饑來吞噬取腸飽。
    橫行不怕日月明,皇天產爾為生獰。
    前村半夜聞吼聲,何人按劍燈熒熒。

    85 《刺世疾邪賦》 兩漢·趙壹

    伊五帝之不同禮,三王亦又不同樂。
    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
    德政不能救世溷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春秋時禍敗之始,戰國逾增其荼毒。
    秦漢無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

    辭賦精選抒情

    86 《與劉伯宗絕交詩》 兩漢·朱穆

    北山有鴟,不潔其翼。
    飛不正向,寢不定息。

    樂府喜悅歌詠神仙

    87 《踏莎行》 宋·晁端禮

    罵女嗔男,呼奴喝爪。
    新來司戶多心躁。
    家中幸自好熙熙,眉兒皺著干煩惱。
    飽喜饑嗔,多愁早老。
    古人言語分明道。
    剩須將息少孜煎,人生萬事何時了。

    88 《驀山溪(巢安寮畢工)》 宋·王炎

    鶯啼花謝,斷送春歸去。
    雨后聽鵑聲,恰似訴、留春不住。
    韶光易邁,暗被老相催,無個事,沒些愁,方是安身處。
    栽松種菊,相對為賓主。

    詠史荔枝諷刺

    89 《沁園春(五十五自述)》 宋·游九言

    五十五年,滿簪華發,儼然遂良。
    又何曾戚戚。
    華門主竇,何曾汲汲,玉帶金章。
    困后高眠,饑來飽□,老矣狂夫老更狂。

    詠物懷念

    90 《漢宮春(見早梅呈呂一郎中鄭四六監岳)》 宋·陳亮

    雪滿江頭,怪一枝不耐,不漏微陽。
    詩人越樣眼淺,早自成章。
    群葩如繡,到那時、爭愛春長。
    須知道,未通春信,是誰飽試風霜。

    91 《大江乘(郭縣尹美任)》 宋·阮盤溪

    東陽四載,但好事、一一為民做了。
    談笑半閑風月里,管甚訟庭生草。
    甌茗爐香,菜羹淡飯,此外無煩惱。
    問侯何苦,自饑只要民飽。

    92 《采桑曲》 清·閻爾梅

    種桑人家十之九,連綠不斷陰千畝。
    年年相戒桑熟時,畏人盜桑晨暮守。
    前年災水去年旱,私債官租如火鍛。
    今春差覺風雨好,可惜桑田種又少。

    相思女子

    93 《秋雁》 元·揭傒斯

    寒向江南暖,饑向江南飽。
    莫道江南惡,須道江南好。

    秋天寫鳥諷刺

    94 《送虛白上人序》 明·高啟

    余始不欲與佛者游,嘗讀東坡所作《勤上人詩序》,見其稱勤之賢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間,必不負歐陽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風壞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與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讀書之暇,因往云巖諸峰間,求所謂可與游者,而得虛白上人焉。
    虛白形癯而神清,居眾中不妄言笑。

    送別序文

    95 《送江陵薛侯入覲序》 明·袁宏道

    當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張甚。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任事,人皆為侯危。
    侯笑曰:“不然。

    送別贊頌寫人序文

    96 《齊桓晉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

    高中文言文游說仁政思想故事

    97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98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宗教勸善

    99 《飲酒 其十》 魏晉·陶淵明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100 《飲酒 十六》 魏晉·陶淵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 關于饑飽的詩詞 描寫饑飽的詩詞 帶有饑飽的詩詞 包含饑飽的古詩詞(45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