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風派的詩詞(317首)

    201 《奉送真歇禪師往住阿育山兼簡黃檗云峰諸老》 宋·張元干

    時流罕識真,特立取眾忌。
    不有明眼人,誰止萬口沸。
    古今冠蓋場,毀譽固一致。
    胡為空門中,生滅亦滋熾。

    202 《圓通秀禪師送遜公首座赴明水請》 宋·張元干

    卷衲和云離五老,派分三峽濟臨川。
    興波作浪從風鼓,莫學世流空度緣。

    203 《金谷步障歌》 元·楊維楨

    金谷水派銀河流,金谷峙據三神丘。
    太仆卿君十二樓,花草不識人間秋。
    蜀江染絲紅五色,紫鳳銜絲終夜織。
    剪斷鯨濤三萬匹,天女江妃不敢惜。

    204 《舟行即事》 宋·夏竦

    微陽下江樹,秋葉泛殘紅,雁背寒塘雨,帆爭晚渡風。
    寺橋人倒影,漁徑菊分叢。
    正是承平日,輕艘萬派通。

    205 《次韻章時可》 宋·陳造

    般門難呈拙,抑屋方自咎。
    詩肩卓兩峰,因君笑今又。
    袖手非不佳,拜賜良獨厚。
    翩翩王公孫,肝肺衷繪繡。

    206 《壽史石泉二首》 宋·吳泳

    胸次玻瓈湛不搖,高風炯炯揭冰條。
    昆墟已瀉南軒派,蜀貢猶傳北斗杓。
    問學有源天一水,文章無盡海門潮。
    三灘五渡多人物,難得公家月指標。

    207 《筆溪》 宋·李廌

    張生古狂夫,草圣稱豪邁。
    縱橫意有得,野馬御風快。
    醉醒忽驚神,自以不可再。
    乃知高世能,至理適有在。
    況夫窮年華,朝夕精揀汰。
    期茲筆溪水,色變昆侖派。

    208 《觀溪漲》 宋·鄭剛中

    入夏天不雨,溪流僅成派。
    一放漲梅霖,拍巖輒澎湃。
    沖犯無堤防,奔騰起湍瀨。
    鷗鷺驚以翔,蝦魚鼓而快。

    209 《送趙安定弭節三衢》 宋·曹勛

    茅土真封輔帝畿,天潢近派冠彤墀。
    當機久契拈花笑,示病何勞闔國追。
    北闕暫違文石陛,西風正是菊花時。
    瘦筇短褐他年去,洗雨蒙煙訪羽池。

    210 《答趙周卿》 宋·曹勛

    柴扃小隱二林間,德有鄰兮跡遂安。
    天派發源公雋秀,客情催老我蹣跚。
    松留日腳秋煙薄,塔響風鑾夜月寒。
    頗喜笑談皆自在,兵戈聚首蓋良難。

    211 《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212 《又和早飲》 宋·胡寅

    零露溥溥風滿塘,美人不來儼分行。
    天葩艷然出翠被,倚檻裊裊傳秋香。
    對之索酒飛觴快,浩如一海朝千派。
    主人絕倒任忘形,接籬便向三花掛。
    狂夫未是詩酒豪,先生卓爾能禪逃。
    忽聽雷聲起淵默,坐使萬竅皆呼號。

    213 《示臨川曾革》 宋·胡寅

    闕時三千盛,參乎一唯優。
    古來宗德業,誰復繼風猷。
    晚派南豐衍,賢名內相尤。
    高文推大手,奧學擅前修。

    214 《禮殿圣賢圖》 宋·李石

    成都名畫窟,所至妙宮墻。
    風流五代余,軌躅參隋唐。
    其間禮殿晉畫為鼻祖,未數后來鴻雁行。
    畫者果誰歟,或云名收人姓張。

    215 《峽中賦百韻》 宋·李流謙

    振奇欲何夸,頗疑造物者。
    兩山擘其間,放此江東瀉。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壞冶。
    疏鑿著夏書,固自人力假。

    216 《送蘇給事出知太平州》 宋·李流謙

    一代文章有圖錄,天賜之履征九服。
    奉牲乞盟走珠玉,呈狂楚僭非此族。
    至今人望壇坫尊,風流文采被諸孫。
    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來昆侖。

    217 《送張漢州赴召》 宋·李流謙

    詔書揮翰日邊來,蜀有巨儒星杓魁。
    胸中深博布河漢,舌底霹靂降霆留。
    先天溯流得絕派,大物不敢藏胚胎。
    回薄一氣在籠絡,奇神怪魃生愁哀。

    218 《李仲永墨梅》 宋·姜特立

    寫竹如草書,患俗不患清。
    畫梅如相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蟬腹蛇跗具生意。
    當時一派屬蘇公,雨葉風枝略相似。

    219 《大龍湫》 宋·樓鑰

    北上太行東禹穴,雁蕩山中最奇絕。
    龍湫一派天下無,萬口贊揚同一舌。
    行行路入兩山間,踏碎苔痕屐將折。
    山窮路斷腳力盡,始見銀河落雙闕。

    220 《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宋·樓鑰

    兩夫持鎌行我先,巧尋徑路其智專。
    我扶枯藤衣短后,意氣已出層峰巔。
    何郎鮑叔飽經歷,勝處一一手自編。
    我攜舊記訪陳跡,正恐急景不得延。

    * 關于風派的詩詞 描寫風派的詩詞 帶有風派的詩詞 包含風派的古詩詞(3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