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月館的詩詞(669首)
381
《沁園春》 宋·鄭元秀
金虎鳴秋,玉龍斯月,天氣正涼。
應夢熊時候,葉丹苔碧,棲鸞亭館,橘綠橙黃。
人在蘭臺公子上,更身寄風流屈宋鄉。
登賞處,記含情紓思,曾賦高唐。
383
《舞楊花》 宋·康與之
牡丹半坼初經雨,雕檻翠幕朝陽。
嬌困倚東風,羞謝了群芳。
洗煙凝露向清曉,步瑤臺、月底霓裳。
輕笑淡拂宮黃。
384
《沁園春·金虎鳴秋》 宋·黃人杰
金虎鳴秋,玉龍ㄏ月,天氣正涼。
應夢熊時侯,葉丹苔碧,棲鸞亭館,桔綠橙黃。
人在蘭臺公子上,更身寄風流屈宋卿。
登賞處,記含情紓思,曾賦高唐。
385
《蘇武慢·霧駕云*》 元·凌云翰
霧駕云*,雨巾風帽,一劍凌風飛過。
下視茫茫,遙觀歷歷,不復更知天大。
日月居諸,春秋代謝,幾見授衣流火。
記岳陽、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
386
《蘇武慢·霧駕云*》 元·凌云翰
霧駕云*,雨巾風帽,一劍凌風飛過。
下視茫茫,遙觀歷歷,不復更知天大。
日月居諸,春秋代謝,幾見授衣流火。
記岳陽、三度曾游,未必世人知我。
387
《隘口》 未知·翁方鋼
匡廬界黃龍,漸入遂閎深。
平疇郁修廣,初日蕩云岑。
暑退風稍寒,空濛延遠襟。
誰言匡廬近,正藉群峰陰。
388
《自詠》 宋·蔡權
故居薦山東,十載去不還。
故人廬峰北,一念長周旋。
風波既渺藐,歲月空推延。
園地益新好,亭館故依然。
389
《游秀峰寺》 宋·胡珵
攝身下蓬萊,放浪云水跡。
非無簡書畏,心賞寄泉石。
亭亭云間塔,勝地聞自昔。
梯空上青冥,如鳥著兩翼。
390
《壽傅憲》 宋·李商叟
籍甚何陽地,江山秀色連。
家聲自巖野,帝夢協臺躔。
彝鼎功鐫勒,衣冠喜接聯。
相門當出相,賢父又生賢。
391
《送李順文》 明·李延興
維齊古青州,其地山水秀。
嘗遭國大侵,夾輔猶腋肘。
宅土稱上腴,財賦等浙右。
奇閫久乃隳,完城失封守。
392
《楊孟載畫竹》 明·徐賁
江南看竹不為罕,水郭山村常種滿。
東里千竿繞佛亭,西鄰萬本連書館。
密葉分陰小閣深,斜枝度影虛簾短。
蕭疏夜月翠羽涼,搖曳南風鳥聲暖。
393
《武昌西山(并敘)》 宋·蘇軾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溪山間。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話舊事。
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395
《選冠子·庾嶺煙光》 宋·無名氏
庾嶺煙光,江南風景,冷落歲寒庭院。
疏林萬木凍折,孤根獨犯,曉霜回暖。
萼點胭脂,粉凝芳葉,依稀幾枝初綻。
上層樓、月夜憑闌,風送暗香清遠。
396
《憶昨行寄吳中諸故人》 明·高啟
憶昨結交豪俠客,意氣相傾無促戚。
十年離亂如不知,日費黃金出游劇。
狐裘蒙茸欺北風,霹靂應手鳴雕弓。
桓王墓下沙草白,仿佛地似遼城東。
397
《寒碧》 宋·白玉蟾
清秋訪林館,寒碧凝瑤風。
冷入瑯玕聚,涼生琛玉叢。
枝枝撐明月,葉葉起清風。
朝云掛余翠,夕照搖殘紅。
398
《武夷歌》 宋·白玉蟾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齊。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賜宴會曾孫,幔亭結云霞兮彩橋跨虹霓。
欲訪仙跡兮搜剔地靈,遡洄乘舟兮陟險杖藜。
身輕欲生羽翰兮們煙蘿而躡天梯,下視人境杳邈兮但見亂峰參錯相高低。
* 關于風月館的詩詞 描寫風月館的詩詞 帶有風月館的詩詞 包含風月館的古詩詞(66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