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頂心的詩詞(493首)
262
《游臺感興古風》 宋·李師圣
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風炎暑。
我來七月秋正寒,何況蕭蕭巖谷雨。
偶爾云開煦氣生,溶溶滿目煙光聚。
真容古基鷲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263
《資圣寺》 宋·林夔孫
華峰跨蒼穹,下有云一壑。
翚飛二百秋,蜂巢幾千落。
靈泉際空留,宿霧臨除薄。
山呈萬古姿,竹隕六月籜。
264
《仙都山》 宋·劉參
古帝此登仙,霓旌不復還。
孤標蒼嶺外,屹立紫煙間。
上下形端柱,周回影轉環。
根疑連海嶠,頂欲突天關。
266
《游寺云觀》 宋·劉應龍
雨絕春風和,沉棲慕遐矚。
野火開叢荊,遙岑路徑熟。
極頂如掌平,群峰四環矗。
人言古觀基,突兀此有屋。
267
《赴官晉陵別端禪師》 宋·陸蒙老
枕上浮生過半百,短發毿毿霜樣白。
西溪溪上舊家山,歲歲故鄉歸似客。
船頭漸這古松門,云是吳均讀書宅。
煙云半嶺見層樓,崢嶸鰲頂蓬宮窄。
270
《大滌洞留題》 宋·裴良杰
杖屨乘閑歷眾山,俄驚凡跡到仙壇。
清潨潄玉一川媚,瑞氣浮空兩洞寒。
風入喬松琴弄操,煙籠遠岫灶燒丹。
我今聊此凝雙眼,徒覺壺中世界寬。
271
《留題巾山明慶塔院》 宋·錢昱
數級崔嵬萬木中,最堪影勢似難同。
欄桿夜壓江心月,鈴鐸秋搖岳頂風。
重疊畫瞻遮世界,稀疏清磬徹虛空。
有時問著禪僧路,笑指丹霄去不窮。
272
《辭世偈》 宋·釋德輝
一生無利亦無名,圓頂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從心上起,禪機俱向舌根生。
百千萬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無名叢內去,不遺一物在南屏。
274
《松》 宋·釋行海
一樹喬喬迥出林,兔絲千尺際清陰。
怒枝伸縮蒼龍臂,翠頂盤醒老鶴心。
古蘚皴皮藏凍蛻,細風入葉轉幽琴。
婆娑獨秀青山里,定有茯苓無處尋。
276
《偈三首》 宋·釋有權
今朝結卻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
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師子吼。
旃檀林,任馳驟。
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成瘡露家丑。
277
《偈頌四十二首》 宋·釋祖先
一夏九十日,今朝喜圓滿。
拈得鞏縣茶瓶,摵碎饒州瓷碗。
冷笑布袋,平欺懶瓚。
天堂不拘,地獄不管。
空腹高心擔片板,無端瞎卻頂門眼。
278
《大悲觀音栴檀像》 宋·釋遵式
南無十方三世佛,南無本師大牟尼。
南無西方安樂剎,阿彌陀佛十力尊。
南無過去無數劫,彼世世燈觀世音。
諸佛慧眼第一凈,以不二相觀三界。
279
《游南山》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山。
山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280
《詩贈富樂山海公長老》 宋·王綱
心地如今不動塵,大千境界百年身。
掩關明月上峰頂,滿座清風生玉津。
雪嶺松筠為節操,石樓鐘磬度昏晨。
已同七老圖巖壁,便是龍華會里人。
* 關于頂心的詩詞 描寫頂心的詩詞 帶有頂心的詩詞 包含頂心的古詩詞(49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