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頂天的詩詞(917首)
741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743
《寄題臺州倅廳云壑》 宋·樓鑰
頃年登臨赤城里,江繞城中萬家市。
治中寄我云壑圖,快讀新詩眼如洗。
回思歲月如星流,念念飛空尋舊游。
披圖哦詩想幽致,直欲攜筇上山頭。
745
《連云亭望海中諸山》 宋·樓鑰
雁山本在云海中,波濤千古相撞舂。
泥沙洗盡見山骨,巖壑所在皆玲瓏。
是誰一口吸水盡,平地卓立成奇峰。
至今往往有遺跡,相傳渺漭何能窮。
746
《題蘇瑑覺齋二首》 宋·廖行之
滅去觚稜性本圓,了除藩蔽物皆然。
向來具足頂門眼,盡發卑微甕里天。
膠擾空花俱是幻,拘攣塵鞅束如編。
非予孰為幡然起,莫遣阿衡美獨專。
747
《雪后過南坡》 宋·虞儔
扶桑暖翅接金懷,鞲上饑鷹待一呼。
懸滴梅梢珠璀璨,墮花檜頂粉模糊。
明年翠浪麥須好,何處青簾酒可酤。
萬里江山誰畫得,天開新樣雪晴圖。
748
《道場山勸農》 宋·虞儔
粵在千峰頂,重來二月天。
雨紅晴尚濕,波碧遠相連。
旌旆行云里,樓臺落照邊。
一犁農事起,胡不早歸田。
749
《孫鍊士話龍虎山之勝於其行因以送之》 宋·葉適
群嶂倚天傍四環,中峰受拱低伏蹲。
云錦交流紫團外,卻注彭蠡如傾奔。
道阮已去丹灶冷,今代符行妖鬼靜。
孔師何事亦逃儒,為愛冰林雪蒙頂。
我居無山冬不雪,只受虛空滿輪月。
子能作意肯重來,更待墻東筍堪掘。
750
《魏華甫鶴山書院》 宋·葉適
蒼崖有頂我為廬,日君月妃崖十趨。
梳風洗雨耳目醒,玉帝詔許瞻宸居。
周公仲尼在左右,勘點六籍開凡愚。
曾經秦禍多散闕,鄭箋毛傳悲紛如。
751
《秋興》 宋·汪莘
天處涵天心廣大,月中吐月性光明。
夜來飛上昆侖頂,獨倚瓊樓嘯一聲。
752
《方壺自詠》 宋·汪莘
興發花開處,情生葉落邊。
既為欣厭惑,未脫死生纏。
鑿破心中月,沖開頂上天。
俗儒應大笑,古佛不曾傳。
753
《訪孟守》 宋·汪莘
紫陽佳山水,帝室雄垣藩。
桑枯若云屯,梨棗如星環。
邇來十載,有失漢詔寬。
坐令隴畝上,面作百摺酸。
756
《壽何尚書》 宋·汪莘
雪艇風帆去玉京,故家猿鶴相歡迎。
九天氣母壺中足,十月嬰兒頂上行。
曾問何修能至此,但云無欲自然成。
夜來夢向山莊立,一炷青香徹太清。
757
《惠墨》 宋·鄭清之
老龍臥蒼海,千年抱明珠。
神禹決淮泗,偃蹇不受驅。
怒走崧岱頂,風雨撼八區。
亭亭立天柱,化作青松株。
759
《游衡山》 宋·徐照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蠻方近,中天岳勢崇。
四維皆佛占,絕頂正秋濃。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龍。
* 關于頂天的詩詞 描寫頂天的詩詞 帶有頂天的詩詞 包含頂天的古詩詞(9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