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頂仙的詩詞(434首)

    381 《重約游山》 宋·董嗣杲

    江州廬山陰,萬象蘊奇秘。
    笑扶鬼面行,趁云步幽邃。
    虎跡過溪明,龍氣蟠松翠。
    香爐紫煙合,燦若金布地。

    382 《楊梅塢》 宋·董嗣杲

    仙子遺丹滿瑞峰,累累疑與荔枝同。
    金波傳種移根異,火齊燒空滿塢紅。
    鶴頂分丸凝曉露,猩唇結顆綴薰風。
    曩時若解包茆貢,一騎星馳入漢宮。

    383 《和許尉小洞庭韻》 宋·王炎

    古縣周遭臨水涯,中有勝地藏幽奇。
    向來墨綬不領略,付與漁樵輕棄遺。
    我乘蒼螭上其頂,憑高小筑誅茅茨。
    未能隱去學魯山,且可尋幽如退之。

    384 《兩鶴》 宋·王炎

    仙家墮下兩麒麟,寄食庭除未易馴。
    正為白頭違世路,要須丹頂伴閒身。
    高飛橫絕心雖在,短舞婆娑意亦真。
    同返故山依憲帳,莫思三島十洲春。

    385 《過幕阜山》 宋·王炎

    昔聞幕阜古洞天,偶馳瘦馬行山前。
    諸峰卻立一峰出,蒼龍墮走走復蟠。
    誰燒丹灶汲丹井,絕頂萬丈巢飛仙。
    捫蘿攀磴敢憚險,欲往未有一日閒。

    386 《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 唐·徐鉉

    暖吹入春園,新芽競粲然,才教鷹嘴拆,未放雪花妍。
    荷杖青林下,攜筐旭景前。
    孕靈資雨露,鐘秀自山川。

    387 《泌園春》 元·王哲

    王哲惟名,自稱知明,端正不羈。
    更復呼佳號重陽子,做真清真凈,相從相隨。
    每銳仙經,長燒心炷,水火功夫依次為。
    堪歸一處,*然雅致,有得無遺。

    388 《黃鶴洞中仙 在金蓮堂,每自唱此詞,須自頂》 元·王哲

    初見青鋼劍。
    尸內曾加點。
    木上安來出一絲,乾馬占。
    害后隨風?。
    得此修行漸。
    日日頻頻檢。
    暗喜歡時只自知,天馬瞻。
    與我長生驗。

    389 《瑤臺月 違終南山 其中疑有脫誤·》 元·王哲

    摧云放肆投閑路,清風明月長載。
    回光返照,瑩徹澄波青黛。
    仿佛里、遠望嘉山,靜至收歸寧海。
    前生約,今生在。

    390 《永遇樂 郭法師求》 元·王哲

    綠煙紅,絲不斷,斧通圣。
    制先依,非莫管,法心頭整。
    行真?,地名姓,死自教分定。
    端財、金寶於身,一一不須受領。

    391 《滿庭芳 贈零口楊悟一》 元·馬鈺

    楊姑悟道,猛烈難比。
    便把鏡樓摔碎。
    識破皮囊臭腐,誓不梳洗。
    一志蓬頭垢面,便披蓑、策杖頂笠。

    392 《滿庭芳 處自然》 元·馬鈺

    清凈真功,無為大道,自然體用惺忪。
    先天靈物,元本在吾胸。
    南北東西相會,慧眸開、論甚朦朧。
    壺中景,水生玉虎,火內長金龍。

    393 《踏云行 贈丫髻姚玄玉》 元·馬鈺

    丫髻之中,明藏兩吉。
    師名頂戴休更易。
    鐘離昔日亦如斯,姚公仿效寧無益。
    性燭修完,命燈挑剔。
    靈光朗照知無極。
    迎仙客唱踏云行,瑤臺

    394 《虞美人·洞天一點天光密》 元·侯善淵

    洞天一點天光密。
    瑩凈如千日。
    銀霞瀲滟貫寰瀛。
    萬神攢簇,恍惚曠然明。
    空中產個胎仙出。
    綽約風飄逸。
    撞開天頂上云瑛。
    寶闕瓊樓,玉簿

    395 《山中尋羽客不遇》 宋·釋智圓

    杖蔾尋隱跡,重疊過林泉。
    花暖幽禽語,堂空瑞獸眠。
    潤松寒有韻,茶爛冷無煙。
    知在何峰頂,高談會列仙。

    396 《句》 宋·陶弼

    玉簪峰頂共登仙,銅柱溪頭再得賢。

    397 《荔支》 宋·陶弼

    五月南游渴,欣逢荔子丹。
    殼勻仙鶴頂,肉露白晶丸。
    色映離為火,甘殊木作酸。
    枝繁恐相染,樹重欲成團。

    398 《劉宗古畫過海壽星》 宋·張镃

    南極煌煌山川精,輝明淵耀為天經。
    化成仙人渡滄溟,黑風不作魚龍腥。
    冉冉風氣如云停,峨冠曳帶從竛竮。
    修髯炯目玉鍊形,神光轉映浮中庭,

    399 《代賦三十韻呈李果州》 宋·劉宰

    退之抗表出潮陽,高風萬世為美談。
    衡開云氣偶然爾,浪占顯晦吾所慚。
    皇華使者課第一,詔歸臺省陪朝參。
    獻疏豈止一痛哭,引去自言七不堪。

    400 《蒲澗行》 宋·趙汝鐩

    君不見少君詫安期海上之棗,又不見坡仙詠安期宅邊之蒲。
    棗失其種豈復得,蒲生於澗何時無。
    澗流涓涓淺可涉,牽蔓披沙搜九節。
    仙家自欲供仙餌,靈根不容凡齒齧。

    * 關于頂仙的詩詞 描寫頂仙的詩詞 帶有頂仙的詩詞 包含頂仙的古詩詞(4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