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非默的詩詞(342首)

    321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我住汝亦住,我行汝亦行。
    結制順諸佛,禁足護眾生。
    金鎖無須兩頭動,靈犀有暈中間明。
    泥牛入海恰半夜,木雞喚月看五更。

    322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默默之語,如如絕慮。
    野水有秋,閒云無雨。
    十方三世兮無我安排,六道四生兮非吾行伍。

    323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默而非緘,辨而罔談。
    須菩提慧空了了,憍尸迦華雨毿毿。
    更與剎塵分手眼,何妨機用見鎚鉗。
    個人自得,古佛同參。

    32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理極非身,智明自神。
    三緣未作,一默含純。
    回途異類,出歷諸塵。
    彎彎月下漣漪水,剪剪風斜楊柳春。

    325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坐忘是非,默見離微。
    佛祖之陶冶,天地之范圍。
    髑髏眉底眼,空劫句中機。
    青原赭色麒麟步,藥嶠金毛師子威。
    相逢捉手,大道同歸。

    326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廓然無圣,來機徑挺。
    得非犯鼻而揮斤,失不回頭而墮甑。
    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
    秋清月轉霜輪,河淡斗垂衣柄。
    繩繩衣缽付兒孫,從此人天成藥病。

    327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春山似肥,春雪才晞。
    默中有句,用也無機。
    不來而來兮非三界之籠絡,無住而住兮是二儀之范圍。

    328 《偈頌七十二首》 宋·釋祖欽

    語默俱忘非是非,圣凡情盡絕玄微。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晴蜓款款飛。

    329 《緣識》 宋·宋太宗

    因緣業障遇真稀,黃帝乘龍豈是非。
    達識尚凝常恍惚,愚蒙溶解故相違。
    華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揚日月輝。
    智者無言皆口默,敢將容易論玄機。

    330 《緣識》 宋·宋太宗

    誰測玄機圣,天功地久長。
    群生皆是性,道德有圓方。
    妍丑隨情意,於戲細酌量。
    達人知澹薄,默默見非常。

    331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愚癡常似醉,何異夢中人。
    欲達終無見,懷疑道豈親。
    非為貪閉口,那是益於身。
    先生堪寂默,種福不傳因。

    332 《逍遙詠》 宋·宋太宗

    誰測玄機圣,天功地久長。
    群生皆是性,道德有圓方。
    妍丑隨情意,於戲細酌量。
    達人知淡泊,默默見非常。

    333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逍遙理路達三清,非是尋常取次名,此語不宗凡見識,籠羅大象顯昭明。
    傍通照料周遮遠,異境凡從智慧生。
    方丈室中誰口默,真心傳受一般平。

    334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志節還難得,剛柔說是非。
    秋霜明至道,春日麗光輝。
    桂影芳紅樹,馨香入紫微。
    無窮天地理,語默自依依。

    335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非來非去亦非忙,所是凡為自短長。
    專志比徒歸一等,誰知禮度畏三光。
    相傳只要達真境,勿說辛勤卻易傷。
    授得道心皆語默,四時八節順陰陽。

    336 《勾龍君貺求所居垂蔭亭岷堂二首》 宋·蘇籀

    蔥蔚敬亭非索漠,幾希陶宅繞扶疏。
    江山壯觀惟人助,祖禰高情陟彼砠。
    雄筆仙才鐫勒見,屬車塵界默存書。
    柴荊雖掩漁竿掛,旌戟嵯峩表舊廬。

    337 《代徐思遠謝張季萬》 宋·王洋

    淳風嘆遼遠,友道傷澆漓。
    交情比一線,斷續同軒縻。
    仁惇既難事,義重亦不支。
    寒谷少溫律,衡門自寒扉。

    338 《至游堂二首》 宋·袁說友

    力田須逢年,掘井須及泉。
    學者志于道,如以規正圓。
    及其見道時,攬轡誰爭先。
    筌蹄蛻陳跡,羽化而登仙。

    339 《奉解水石紛》 宋·曾豐

    江深寂無聲,旁岸時虢虢。
    推篷細聽之,乃是石間滴。
    固知水之鳴,多出石之激。
    如何厭喧人,罪水不罪石。
    吾在水石間,雅性雖嗜默。
    鳴非吾敢嫌,激非吾敢責。
    奉解水石紛,兩各適其適。

    340 《陳刪定日華除廣東憲取告中志深考古之語扁齋》 宋·曾豐

    東都有人持漢斧,南國無人系周圄。
    未從刀鋸宥者三,先即桁楊聽之五。
    五三異念同一仁,圣賢典故公日新。
    心從仁上勘得道,筆與民間點為春。

    * 關于非默的詩詞 描寫非默的詩詞 帶有非默的詩詞 包含非默的古詩詞(34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