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非智的詩詞(391首)

    101 《送窮文》 唐·韓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繫軛下,引帆上檣。
    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涂,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摯儔,去故就新,駕塵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敥嘎嚶,毛發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于初。
    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
    子遷南荒,熱爍濕蒸,我非其鄉,百鬼欺陵。

    辭賦精選人生抒情自白

    102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103 《秋聲賦》 宋·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辭賦精選古文觀止秋天悲秋

    104 《醉翁亭記》 宋·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辭賦精選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宴飲山水抒情

    105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106 《更漏子(用于真人韻)》 宋·張繼先

    是和非,雙打過。
    免共相魔生火。
    談有相,損頑空。
    齋居看望中。
    圣賢風,行處在。
    巧智爭如休賣。
    詩與酒,且乘閑。
    隨緣發笑顏。

    107 《最高樓(鄉老十人皆年八十,淳熙丁酉三月十九日,作慶勸酒)》 宋·史浩

    當年尚父,一個便興周。
    今十倍,更何憂。
    沖融道貌丹為臉,扶疏漆發黑盈頭。
    世方知,非熊老,聚吾州。

    108 《瑞鶴仙(七夕)》 宋·史浩

    霽天風露好。
    乍暑退西郊,涼生秋早。
    銀潢炯云杪。
    擁香車鵲翅,凌波初到。

    109 《滿庭芳(壽曾兩府)》 宋·姜特立

    丹染吳楓,青環越岫,鏡天霽色凝鮮。
    華堂珊佩,非務擁神仙。
    天遣澄清海岳,親曾授黃石奇編。
    興王略,智名俱泯,功業妙難言。

    詠物寫茶寫人

    110 《滿庭芳(壽曾兩府)》 宋·姜特立

    丹染吳楓,青環越岫,鏡天霽色凝鮮。
    華堂珊佩,非務擁神仙。
    天遣澄清海岳,親曾授黃石奇編。
    興王略,智名俱泯,功業妙難言。

    111 《賀新郎》 宋·趙長卿

    負你千行淚。
    大都來、一寸心兒,萬般縈系。
    似恁愁煩那里洎。
    故自三年二歲。

    112 《大酺(和陳次賈贈行韻)》 宋·李曾伯

    對劍花凝,笳葉卷,天宇塵清聲蕭。
    樓船催解處,正日戈夕照,風旗西矗。
    虎戰龍爭,人非地是,形勢昔雄三國。
    景升今何在,悵婆娑老子,奚堪荊牧。

    113 《滿路花》 宋·楊澤民

    愁得鬢絲斑,沒得心腸破。
    上梢恩共愛,忒過火。
    一床錦被,將為都包裹。
    剛被旁人隔,不似鴛鴦,等閑常得雙臥。

    114 《學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小學文言文寓言故事學習哲理

    115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116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117 《隆中對》 魏晉·陳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初中文言文贊美寫人

    118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119 《師說》 唐·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老師

    120 《詠利城山居》 魏晉·支遁

    五岳盤神基,四瀆涌蕩津。
    動求目方智,默守標靜仁。
    茍不宴出處,托好有常因。
    尋元存終古,洞往想逸民。

    隱居生活

    * 關于非智的詩詞 描寫非智的詩詞 帶有非智的詩詞 包含非智的古詩詞(39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