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非無為的詩詞(3378首)

    21 《授時歷以丁未為一歲》 宋·仇遠

    一從妻子累心身,役役勞勞春復春。
    苦被長貧難擇祿,寧甘漸老不如人。
    廣文冷坐非無飯,張翰思歸豈為莼。
    莫問當初弧矢事,只今筆硯亦生塵。

    22 《張冠卿以前詩懷哉各努力人物古來少句為十詩》 宋·陳傅良

    我友天下士,逝者八九人。
    非無新造交,亦有久故親。
    可與共安利,未可同隱淪。
    欣然得一個,回首終醉辛。

    23 《游無為寺》 宋·李流謙

    導師生何年,人猶記此日。
    香火緇俗會,風雨神鬼集。
    我來恰秋深,迥迥原野闊。
    群山勢愈壯,老木氣不折。

    24 《金剛隨機無盡頌·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宋·釋印肅

    萬物陣芻狗,靈鑒無能守。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有。

    25 《無錫東郭送友人游越》 唐·劉長卿

    客路風霜曉,郊原春興馀。
    平蕪不可望,游子去何如。
    煙水乘湖闊,云山適越初。
    舊都懷作賦,古穴覓藏書。
    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江湖無限意,非獨為樵漁。

    26 《無為山中鄭老家》 宋·戴復古

    高談可聽用心幽,灼見此翁非俗流。
    鞍馬破家還避世,田園得地肯封侯。
    開窗修竹無由俗,繞屋青山總是秋。
    門外短籬看亦好,黃金菊間碧牽牛。

    27 《題蘇仙山(郴州城東有山,為蘇耽修真之所,名蘇仙山)》 唐·沈彬

    眼穿林罅見郴州,井里交連側局楸。
    味道不來閑處坐,勞生更欲幾時休。
    蘇仙宅古煙霞老,義帝墳荒草木愁。
    千古是非無處問,夕陽西去水東流。

    28 《依韻和促庶省壁畫山水》 宋·司馬光

    畫工執筆已心游,稍稍蘅皋引杜洲。
    堆案煩文猶倦暑,滿軒新意勿驚秋。
    天生賢者非無為,官同明時未易休。
    正恐怒飛朝暮事,丹青難得久淹留。

    29 《登頫江三絕趙宰增為四復次韻答之·追和》 宋·陳造

    東園北寺非無約,瘦骨禁寒未敢前。
    寄語驚風并急雪,多情多感況中年。

    30 《贈于革去非時為武陵尉》 宋·趙蕃

    憶昨聞君謂君老,及見知君得名早。
    文章妙處殆夙成,不作揚雄少而好。
    西山南浦飫搜尋,武陵桃源蹔探討。
    諸公識面爭我出,學子聞風競門掃。
    嗟我無聞不足畏,何事相逢亦傾倒。
    論詩未易當韓豪,聊復悲吟似郊島。

    31 《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臨二首》 宋·趙蕃

    憶泛扁舟過洞庭,自嗟垂老見飄零。
    只今說著非無為,曾與荀陳聚德星。

    32 《三山放翁先生生朝以筇竹杖為壽一首》 宋·蘇泂

    信手公侯八十年,言歸山澤更臞仙。
    聲名固自蓋天下,耆老所當留日邊。
    滿腹詩書真我有,一門簪笏自家傳。
    持來筇杖非無意,竊比東坡壽樂全。

    33 《踏云行 贈無為散人》 元·馬鈺

    三髻山侗,拜聞張氏。
    看人布施終非是。
    臨淵休羨錦鱗肥,退而結網脂瞻視。
    欲住蓬瀛,何勞翹俟。
    蓬頭垢面忘塵事。
    焚香百拜本夫心,同修

    34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35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36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37 《治安疏》 明·海瑞

    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
    惟其為天下臣民萬物之主,責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將有所不稱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無不備,而以其責寄臣工,使之盡言焉。

    奏疏

    38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39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唐·駱賓王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
    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

    古文觀止檄文諷刺寫人

    40 《駁復仇議》 唐·柳宗元

    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
    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誅之而旌其閭;且請“編之于令,永為國典”。
    臣竊獨過之。
    臣聞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古文觀止議論

    * 關于非無為的詩詞 描寫非無為的詩詞 帶有非無為的詩詞 包含非無為的古詩詞(337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