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非常的詩詞(1901首)

    781 《段太尉逸事狀》 唐·柳宗元

    太尉始為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
    邠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輒奮擊折人手足,椎釜鬲甕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殺孕婦人。

    敘事贊美寫人

    782 《單子知陳必亡》 先秦·佚名

    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
    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視涂,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藝,膳宰不置餼,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

    古文觀止寫人故事

    783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784 《伯夷列傳》 兩漢·司馬遷

    夫學者載籍極博。
    尤考信于六藝。
    《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785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786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787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788 《報孫會宗書》 兩漢·楊惲

    惲材朽行穢,文質無所底,幸賴先人余業,得備宿衛。
    遭遇時變,以獲爵位。
    終非其任,卒與禍會。
    足下哀其愚,蒙賜書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古文觀止書信諷刺

    789 《誡兄子嚴敦書》 兩漢·馬援

    援兄子嚴、敦,并喜譏議,而通輕俠客。
    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惡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結縭,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

    古文觀止勸誡書信

    790 《原道》 唐·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
    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古文觀止推崇儒道

    791 《圬者王承福傳》 唐·韓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
    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
    聽其言,約而盡。
    問之,王其姓。

    古文觀止議論規勸

    792 《祭十二郎文》 唐·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
    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祭文悼亡

    793 《柳子厚墓志銘》 唐·韓愈

    子厚,諱宗元。
    七世祖慶,為拓跋魏侍中,封濟陰公。
    曾伯祖奭,為唐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諱鎮,以事母棄太常博士,求為縣令江南。

    古文觀止墓志銘哀悼贊頌

    794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 唐·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
    蓋將吊而更以賀也。
    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蕩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古文觀止勸慰友人書信

    795 《五代史伶官傳序》 宋·歐陽修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796 《五代史宦官傳序》 宋·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古文觀止史論傳記序文

    797 《瀧岡阡表》 宋·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觀止寫人父母

    798 《心術》 宋·蘇洵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古文觀止議論用兵

    799 《上梅直講書》 宋·蘇軾

    軾每讀《詩》至《鴟梟》,讀《書》至《君奭》,常竊悲周公之不遇。
    及觀《史》,見孔子厄于陳、蔡之間,而弦歌之聲不絕,顏淵、仲由之徒相與問答。
    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顏淵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雖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

    古文觀止感恩書信

    800 《超然臺記》 宋·蘇軾

    凡物皆有可觀。
    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
    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褔而辭禍者,以褔可喜而禍可悲也。

    古文觀止寫景抒懷

    * 關于非常的詩詞 描寫非常的詩詞 帶有非常的詩詞 包含非常的古詩詞(19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