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靜色的詩詞(1258首)
381
《送劉司直出宰》 唐·徐鉉
之子有雄文,風標秀不群。
低飛從墨綬,逸志在青云。
柳色臨流動,春光到縣分。
賢人多靜理,未爽醉醺醺。
385
《題茅山觀》 唐·許堅1
常恨清風千載郁,洞天令得恣游遨。
松楸古色玉壇靜,鸞鶴不來青漢高。
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斷夢仍勞。
分明有個長生路,休向紅塵嘆二毛。
387
《塞上》 唐·譚用之
秋風漢北雁飛天,單騎那堪繞賀蘭。
磧暗更無巖樹影,地平時有野燒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劍佩胡霜隔匣寒。
388
《渭城春晚》 唐·譚用之
秦樹朦朧春色微,香風煙暖樹依依。
邊城夜靜月初上,芳草路長人未歸。
折柳且堪吟晚檻,弄花何處醉殘暉。
釣鄉千里斷消息,滿目碧云空自飛。
389
《清風戒寒》 唐·穆寂
風清物候殘,蕭灑報將寒。
掃得天衢靜,吹來眼界寬。
條鳴方有異,蟲思亂無端。
就樹收鮮膩,沖池起澀瀾。
過山嵐可掬,度月色宜看。
華實從茲始,何嗟歲序殫。
390
《文宣王廟古松》 唐·李胄
列植成均里,分行古廟前。
陰森非一日,蒼翠自何年。
寒影煙霜暗,晨光枝葉妍。
近檐陰更靜,臨砌色相鮮。
每愧聞鐘磬,多慚接豆籩。
更宜教胄子,于此學貞堅。
391
《貢院樓北新栽小松》 唐·錢眾仲
愛此凌霜操,移來獨占春。
貞心初得地,勁節始依人。
籠月煙猶薄,當軒色轉新。
枝低無宿羽,葉靜不留塵。
每與芝蘭近,常慚雨露均。
幸因逢顧盼,生植及茲辰。
392
《五子之歌》 唐·同谷子
邦惟固本自安寧,臨下常須馭朽驚。
何事十旬游不返,禍胎從此召殷兵。
酒色聲禽號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墻。
靜思今古為君者,未或因茲不滅亡。
393
《尚書郎上直聞春漏》 唐·無名氏
地即尚書省,人惟鴛鷺行。
審時傳玉漏,直夜遞星郎。
歷歷聞仙署,泠泠出建章。
自空來斷續,隨月散凄鏘。
物靜知聲遠,寒輕覺夜長。
聽馀殘月落,曙色滿東方。
400
《詩》 唐·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奸詐。
* 關于靜色的詩詞 描寫靜色的詩詞 帶有靜色的詩詞 包含靜色的古詩詞(125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