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靜心境的詩詞(214首)

    201 《乙卯七月十六日忽報罷任》 宋·李復

    掩關忽報被刑書,自笑無堪涉世疏。
    白晝曾聞驚市虎,殘灰今見禍池魚。
    莫嗟靜影逢沙矢,猶恐余猜及鼠蔬。
    逆境自觀還自喜,片心無礙一舟虛。

    202 《邀涼亭五首》 宋·彭龜年

    未必柳柳州,有此一餉涼。
    心清境自靜,內躁物亦強。

    203 《題故人溪亭》 宋·釋文珦

    石泉清浸檻,終日遠器紛。
    境與禪心會,源從靜處分。
    亂峰寒蔽日,斷壁晝生云。
    向此長棲止,何人得似君。

    204 《夜禪》 宋·釋文珦

    巖房靜坐夜方中,無相無緣智境融。
    未始將心空萬法,曾知萬法本來空。

    205 《和頌》 宋·釋重顯

    珍瓏巖古寺,冠乎明越境。
    海眼通洌泉,天心聳危嶺。
    嘗游興未闌,遐想神忽凝。
    彼士真覺雄,相鄰不孤迥。

    206 《莊泉伯檢察為先安撫請升堂偈》 宋·釋宗杲

    近來學佛人,少見不顛倒。
    唯務資談柄,棄大而就小。
    昧卻直截事,外邊打這繞。
    畢竟那一著,何曾得分曉。

    207 《緣識》 宋·宋太宗

    善惡由人作,修心勿亂為。
    邪求無實事,如影定相隨。
    妄想終成偽,行貪未可知。
    天生分異等,道德立尊卑。

    208 《緣識》 宋·宋太宗

    三天境象驗人間,不在江湖不在山。
    大約頗同隨報應,耳根清靜道心閑。

    20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一法從何有,三皇五帝前。
    周知多異境,猛利要精專。
    我命須依道,陰功及物緣。
    善心通感應,動靜理深玄。

    210 《次韻陪諸公湖上春游》 宋·蘇籀

    渠儂青門道,冶服遨蕩儔。
    一釂逞雞鞠,聯袂歌愿酬。
    太伯表東吳,季子居延州。
    湖山號佳觀,籃輿肆優游。

    211 《觀中芙蓉盛開》 宋·王洋

    秋木日動搖,秋容日修整,況復白琳宮,焚香事幽屏。
    胡為彼美人,犯此清凈境。
    仙官儼環佩,注目朝倒景。

    212 《李氏愛山樓》 宋·薛嵎

    境自吾心會,於焉識所存。
    鳥聲喧后寂,樹色郭中付。
    靜壽備仁理,乾坤悟易門。
    白云同此意,相對亦無言。

    213 《次韻何吉老游金鑾寺》 宋·楊時

    榮名嗟何為,病木自生癭。
    彭殤一夢覺,烏用論久頃。
    寄身淵明廬,翛然在人境。
    衛生鄙樊雉,放浪任流梗。

    214 《夜宿天章寺》 宋·喻良能

    蘭亭負崇岡,修竹翳寒綠。
    囂煩隔人境,爽氣森佛屋。
    薄暮行役罷,言就上方宿。
    是時秋崢嶸,西風響巖谷。

    * 關于靜心境的詩詞 描寫靜心境的詩詞 帶有靜心境的詩詞 包含靜心境的古詩詞(21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