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青火的詩詞(1401首)

    741 《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不知何人作有》 宋·蘇軾

    蛙鳴青草泊,蟬噪垂楊浦。
    吾行亦偶然,及此新過雨。
    鳥樂忘罝罦,魚樂忘鉤餌。
    何必擇所安,滔滔天下是。

    742 《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 宋·蘇軾

    歲月翩翩下坂輪,歸來杏子已生仁。
    深紅落盡東風惡,柳絮榆錢不當春。
    火冷餳稀杏粥稠,青裙縞袂餉田頭。
    大夫行役家人怨,應羨居鄉馬少游。

    743 《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蕭然有出塵之姿問之則孫介》 宋·蘇軾

    象服盛簪珥,豈是邢夫人。
    敝衣破冠履,可憐范叔貧。
    君看崔員外,晚就觀國賓。
    當年頗赫赫,翁媼爭為姻。

    744 《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今刪?》 宋·蘇軾

    凈因大覺璉師,以閻立本畫水官遺編禮公。
    公既報之以詩,謂某:汝亦作。
    某頓首再拜次韻,仍錄二詩為一卷以獻。
    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

    745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勖左藏以其徒會》 宋·蘇軾

    官園刈葦留枯槎,深冬放火如紅霞。
    枯槎燒盡有根在,春雨一洗皆萌芽。
    黃狐老兔最狡捷,賣侮百獸常矜夸。
    年年此厄竟不悟,但愛蒙密爭來家。

    746 《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次韻答之》 宋·蘇軾

    昏昏墮醉夢,奈此六月溽。
    君詩如清風,吹我朝睡足。
    登臨得佳句,江白照湖淥。
    袖手獨不言,默稿已在腹。

    747 《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宋·蘇軾

    饑人忽夢飯甑溢,夢中一飽百憂失。
    只知夢飽本來空,未悟真饑定何物。
    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
    去年太歲空在酉,傍舍壺漿不容乞。

    748 《送蜀僧去塵?此詩為蘇洵作?》 宋·蘇軾

    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將芹芷薦君盤。
    誰為善相寧嫌瘦,復有知音可廢彈。
    拄杖掛經須倍道,故鄉春蕨已闌干。

    749 《贈莘老七絕》 宋·蘇軾

    嗟余與子久離群,耳冷心灰百不聞。
    若對青山談世事,當須舉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淥浸裾,碧瀾堂下看銜艫。
    作堤捍水非吾事,閑送苕溪入太湖。

    750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 宋·蘇軾

    高田生黃埃,下田生蒼耳。
    蒼耳亦已無,更問麥有幾。
    蛟龍睡足亦解慚,二麥枯時雨如洗。
    不知雨従何處來,但聞呂梁百步聲如雷。

    751 《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盤石石盡乃得泉》 宋·蘇軾

    海國困蒸溽,新居利高寒。
    以彼陟降勞,易此寢處干。
    但苦江路峻,常慚汲腰酸。
    矻矻煩四夫,磽磽斫層巒。

    752 《次韻水官詩》 宋·蘇軾

    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閻子本縫掖,疇昔慕云淵。
    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

    753 《贈陳守道》 宋·蘇軾

    一氣混淪生復生,有形有心即有情。
    共見利欲飲食事,各有爪牙頭角爭。
    爭時怒發霹靂火,險處直在嵌巖坑。
    人偽相加有余怨,天真喪盡無純誠。

    754 《贈李道士》 宋·蘇軾

    世人只數曹將軍,誰知虎頭非癡人。
    腰間大羽何足道,頰上三毛自有神。
    平生狎侮諸公子,戲著幼輿巖石里。
    故教世世作黃冠,布襪青鞋弄云水。

    755 《初別子由》 宋·蘇軾

    我少知子由,天資和而清。
    好學老益堅,表里漸融明。
    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
    不見六七年,微言誰與賡。

    756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宋·蘇軾

    如我自觀猶可厭,非君誰復肯相尋。
    圖書跌宕悲年老,燈火青熒語夜深。
    早歲便懷齊物志,微官敢有濟時心。
    南行千里何事成,一聽秋濤萬鼓音。

    757 《送蜀僧去麈》 宋·蘇軾

    十年讀易費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將芹芷薦君盤。
    誰為善相甯嫌瘦,復有知音可廢彈。
    拄杖掛經須倍道,故鄉春蕨已闌干。

    758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宋·蘇軾

    風雨蕭蕭夜晦迷,不須鳴叫強知時。
    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應爨婦知。
    杜叟挽衣那及脛,顏翁食粥敢言炊。
    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

    759 《岐亭五首(并敘)》 宋·蘇軾

    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明年正月,復往見之,季常使人勞余于中途。
    余久不殺,恐季常之為余殺也,則以前韻作詩,為殺戒以遺季常。

    760 《贈李道士(并敘)》 宋·蘇軾

    駕部員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漢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練善畫,以遺火得罪,當死。
    君緩其獄,會赦,獲免,時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為李氏子以報。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婦,夢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孫。

    * 關于青火的詩詞 描寫青火的詩詞 帶有青火的詩詞 包含青火的古詩詞(140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