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山色的詩詞(2100首)
221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222
《雨中春山》 宋·楊萬里
誰作春山新幛子,尖峰為筆天為紙。
近看點綴八九山,山外遠山三萬里。
紙痕慘淡遠山昏,上有長松青到云。
自嫌松色太青在,旋拈粉筆輕輕蓋。
須臾粉淡松復青,至竟遠山描不成。
224
《寄陳叔易》 宋·晁說之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愛。
花隨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問春歸處無踵跡,腸斷江南與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處處相逢好顏色。
山中故人頭亦白,何敢勞渠坐相憶。
愿得春風一夜萬丈高,乘之歸去舊巖谷。
226
《句》 唐·徐仲雅
屋面盡生人耳朵,籬頭多是老翁須。
(《閑居》)
平分造化雙苞去,拆破春風兩面開。
(《合歡牡丹》)
228
《江頭吟》 宋·李南金
兒時盛氣高於山,不信壯士有饑寒。
如今一杯零落酒,風雨蝕盡征袍單。
側立崑奴面鐵色,楚客不言未吹笛。
關山有月無人聲,自是江頭渚花發。
229
《蘇武慢·山月來時》 元·虞集
山月來時,海風不動,平地玉樓瓊宇。
桂子飄香,露華如水,自按洞簫如縷。
杳杳冥冥,泠泠歷歷,青鳥解傳芳語。
太微中、鸞鶴相求,盡是舊時真侶。
230
《游沃洲山》 宋·陳東之
我本名山人,屢作名山興。
天臺一住三十年,盡日捫蘿陟云磴。
上攬四萬八千太之高秋,參差明河兩肩并。
下瞰三百六十度之朝暾,滅沒飛煙八荒凈。
231
《中秋聯句》 宋·吳浚
棘闈受得樹涼多,耿耿孤燈奈夜何。
后夜中秋可無月,雨工先為洗銀何。
中秋此去日無多,笑問青天雨若何。
舊日仙槎應好在,西風吹送上天河。
232
《{內了外凵}山曉云歌》 宋·袁正
大坤濕氣蒸嵷巃,油然勃然連蒼穹。
曙窗注望東{外了內凵}峰,須臾不見青芙蓉。
初疑博山噴出紫煙縷,又疑蜃精海底推起龍王宮。
東西模糊總一色,上下變紀知幾重,
233
《再作太白山人歌》 明·邵寶
吾聞太白之山倚西極,華岳崚嶒勢相敵。
上凌剛風太古雪尚寒,下撫蒼茫鳥無力。
吁嗟!茲山有徑不與終南通,士將避世往往游其中,超歷
萬壑巢云松。
234
《顏山歌》 明·吳斌
欲為紫霞賞,遂作丹霄游。
顏山秀拔五千仞,況于絕頂凌飛樓。
長風吹目空四海,但見天地如虛舟。
龍爭虎斗血中野,安知此境長悠悠。
235
《石經山》 明·姚道衍
峨峨石經山,蓮峰吐金碧。
秀氣鐘太題,勝概擬西域。
竺墳五千卷,華言百師譯。
琬公懼變滅,鐵筆蒼蒼石。
236
《題歐陽氏山水后》 宋·白玉蟾
平沙斷岸幾千尺,樹色煙光渺無極。
一葉扁舟歸去來,漁翁放棹倚蘆荻。
八九山家云水村,白蘋紅蓼數漁船。
沙寒石瘦木葉落,一鉤淡月照黃昏。
239
《趙資政當山堂》 宋·樓鑰
我公仁存心,樂山心如丹。
平生經行處,不厭行路難。
青城及大面,萬疊連百蠻。
捫參仰脅息,亦嘗坐長嘆。
240
《岷峨嘆》 宋·程公許
出門厭氛囂,歸臥集萬感。
憑高一以眺,忽覺岷峨慘。
岷發報山色千古同,非煙非霧愁瀋濛。
杜陵昔歡珠玉走,彼猶有幸天府供。
* 關于青山色的詩詞 描寫青山色的詩詞 帶有青山色的詩詞 包含青山色的古詩詞(21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