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霞外的詩詞(818首)

    301 《桐江閑居作十二首》 唐·貫休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頭。
    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
    猛燒侵茶塢,殘霞照角樓。
    坐來還有意,流水面前流。

    302 《桐江閑居作十二首》 唐·貫休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頭。
    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
    猛燒侵茶塢,殘霞照角樓。
    坐來還有意,流水面前流。

    303 《寄棲白大師二首》 唐·貫休

    流浪江湖久,攀緣歲月闌。
    高名當世重,好句逼人寒。
    月苦蟬聲嗄,鐘清柿葉干。
    龍鐘千萬里,擬欲訪師難。

    304 《贈楊公杜之舅》 唐·貫休

    分盡君憂一不遺,鳳書征入萬民悲。
    風云終日如相逐,雨露前程即可知。
    畫舸還盛江革石,秋山又看謝安棋。

    305 《酬西蜀廣濟大師見寄》 唐·齊己

    猶得吾師繼頌聲,百篇相愛寄南荊。
    卷開錦水霞光爛,吟入峨嵋雪氣清。
    楚外已甘推絕唱,蜀中誰敢共懸衡。
    應憐無可同無本,終向風騷作弟兄。

    306 《道林寺居寄岳麓禪師二首》 唐·齊己

    門前石路徹中峰,樹影泉聲在半空。
    尋去未應勞上下,往來殊已倦西東。
    髭根盡白孤云并,心跡全忘片月同。

    307 《仙掌》 唐·齊己

    峭形寒倚夕陽天,毛女蓮花翠影連。
    云外自為高出手,人間誰合斗揮拳。
    鶴拋青漢來巖檜,僧隔黃河望頂煙。
    晴露紅霞長滿掌,只應棲托是神仙。

    詠物懷古

    308 《夏日城中作二首》 唐·齊己

    三面僧鄰一面墻,更無風路可吹涼。
    他年舍此歸何處,青壁紅霞裹石房。
    竹低莎淺雨濛濛,水檻幽窗暑月中。
    有境牽懷人不會,東林門外翠橫空。

    309 《游仙二十四首》 唐·吳筠

    啟冊觀往載,搖懷考今情。
    終古已寂寂,舉世何營營。
    悟彼眾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沖玄,化服凌太清。

    310 《題福唐觀二首》 唐·杜光庭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云樓勢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萬里煙霞在目前。

    311 《七言》 唐·呂巖

    周行獨力出群倫,默默昏昏亙古存。
    無象無形潛造化,有門有戶在乾坤。
    色非色際誰窮處,空不空中自得根。

    寫景友情思念

    312 《七言》 唐·呂巖

    金丹一粒定長生,須得真鉛煉甲庚。
    火取南方赤鳳髓,水求北海黑龜精。
    鼎追四季中央合,藥遣三元八卦行。

    313 《五言》 唐·呂巖

    悟了長生理,秋蓮處處開。
    金童登錦帳,玉女下香階。
    虎嘯天魂住,龍吟地魄來。
    有人明此道,立使返嬰孩。

    314 《為賈師雄發明古鐵鏡》 唐·呂巖

    手內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艷長春。
    須知物外煙霞客,不是塵中磨鏡人。

    送別戰爭祝福

    315 《贈劉方處士》 唐·呂巖

    六國愁看沉與浮,攜琴長嘯出神州。
    擬向煙霞煮白石,偶來城市見丹丘。
    受得金華出世術,期于紫府駕云游。

    唐詩三百首樂府贊頌寫人

    316 《贈喬二郎》 唐·呂巖

    與君相見皇都里,陶陶動便經年醉。
    醉中往往愛藏真,亦不為他名與利。
    勸君休戀浮華榮,直須奔走煙霞程。

    317 《敲爻歌》 唐·呂巖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
    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斷淫欲。

    318 《仙詩五首》 唐·吳清妻

    道啟真心覺漸清,天教絕粒應精誠。
    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間風引步虛聲。
    □□□□□□□,□君隱處當一星。
    □□蓮花山頭飯,黃精仙人掌上經。

    319 《西施詩》 唐·西施

    云霞出沒群峰外,鷗鳥浮沈一水間。
    一自越兵齊振地,夢魂不到虎丘山。

    320 《沖佑觀》 唐·張紹

    大始未形,混沌無際。
    上下開運,乾坤定位。
    日月麗天,山川鎮地。

    夏天登高寫景抒情

    * 關于霞外的詩詞 描寫霞外的詩詞 帶有霞外的詩詞 包含霞外的古詩詞(8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