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雪竇的詩詞(67首)

    41 《呈雪竇僧野翁》 宋·陳著

    雨屋又留連,回頭七載前。
    同游半黃土,百感兩霜顛。
    睡醒茶為祟,吟清山結緣。
    他年北窗下,誰復對床眠。

    42 《次韻雪竇主同少野見寄》 宋·陳著

    誰肯寄衰翁,當年應夢熊。
    知心廑惠遠,載酒壽揚雄。
    古道今猶在,清交老更豐。
    和詩不盡意,極目萬山中。

    43 《應百里李天益來求作奉川十詠似之·雪竇》 宋·陳著

    乳峰真可避人閒,上妙高臺天可攀。
    未說曠懷便笑傲,堪從險處習閒關。

    44 《游雪竇杖錫七首·錦鏡池》 宋·陳著

    萬仞崖擎碧玉臺,中閒一鏡帖天開。
    四時自與幽花對,一點時妝不照來。

    45 《游雪竇杖錫七首·徐鳧巖》 宋·陳著

    平揖天風一望來,蒼崖萬仞兩分開。
    是中猨鶴亦難得,只有龍云相往回。

    46 《游雪竇杖錫七首·隱潭》 宋·陳著

    何神擎破隴頭巖,盡束溪流下碧潭。
    潭底有龍能變化,好將霖雨活東南。

    47 《游雪竇杖錫七首·杖錫入山亭》 宋·陳著

    山上山根溪一灣,著亭管領此溪山。
    云南更在青天際,步一步高從此攀。

    48 《游雪竇杖錫七首·妙高臺》 宋·陳著

    不到茲臺四十年,臨風獨立意悠然。
    胸中多少難言事,便欲憑高叩九天。

    49 《與處慶老若圭游雪竇杖錫二首》 宋·陳著

    有意西游萬玉峰,往來何可太匆匆。
    知心能幾片云外,回首應多明月中。
    爭供粟泥懷太白,終留梨實待興公。
    從今若枉詩相問,我住丹霞水竹叢。

    50 《游雪竇山》 當代·錢鐘書

    茲山未識名,目挑心頗許。
    入戶送眉青,猶濕昨宵雨。
    云南地即山,踐踏等塵土。
    江南好山水,殘剩不吾與。
    自我海外歸,此石堪共語。
    便恐人持去,火急命游侶。
    天教看山來,強顏聊自詡。

    51 《游雪竇山》 當代·錢鐘書

    山容太古靜,而中藏瀑布。
    不舍晝夜流,得雨勢更怒。
    辛酸亦有淚,貯胸肯傾吐。
    略似此山然,外勿改其度。
    相契默無言,遠役喜一晤。
    微恨多游蹤,藏焉未為固。
    衷曲莫浪陳,悠悠彼行路。

    52 《游雪竇山》 當代·錢鐘書

    田水頗勝師,寺梅若可妻。
    新月似小女,一彎向人低。
    平生寡師法,開徑自出蹊。
    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別離。
    老饑方驅后,津梁忽已疲。
    行邁殊未歇,且拚骨與皮。
    下山如相送,青青勢向西。

    53 《望大梅欲回雪竇路險而止口占示同行》 宋·王铚

    起曉尋幽意氣豪,冥冥重霧溼征袍。
    天扶寶勢千山拱,海助寒聲萬籟高。
    休數興衰兩蝸角,從來憂樂一鴻毛。
    了知終老林泉是,渡水穿云久亦勞。

    54 《游雪竇遣興》 宋·釋紹嵩

    此地人來少,憑欄興莫窮。
    云蘿難透日,喬木易高風。
    書滿閑窗下,云生閉目中。
    焚香賦詩罷,頓懷眾緣空。

    55 《送雪竇圓兄歸疏山》 宋·釋紹曇

    錦鏡濃妝蜀樣花,沒塵無處惹塵埃。
    好歸說與曹家女,已是當堂打破來。

    56 《次野云南和尚雪竇錦鏡韻》 宋·釋師范

    萬象融一奩,九色猶未多。
    圓凈出良范,羅紋非巧梭。
    有樣不可制,無痕安有磨。
    試問江影亡,如何復如何。

    57 《借雪竇韻送超然居士趙表之時在泐潭》 宋·釋正覺

    一口吸盡西江水,馬師家風擢然起。
    老龐俯伏嗣芳塵,古也今也誰如此。
    超然道與若人交,南游浩意未相饒。
    風清骨秀眼寒碧,玉井冰壺凍不消。

    58 雪竇中巖夜坐》 宋·釋正覺

    哀猿叫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夜半燈。
    此景此時誰會得,白云深處坐禪僧。

    59 《{左氵右復}首座出上雪竇》 宋·釋智朋

    老氣如虹久屈蟠,把茅容易入深山。
    長庚未話先腸斷,冷債如今要得還。

    60 《釋雪竇革轍二門》 宋·釋智愚

    迦葉聆箏起舞,淵明聞鐘皺眉。
    息耕斗室危坐,半窗凍日熙熙。

    * 關于雪竇的詩詞 描寫雪竇的詩詞 帶有雪竇的詩詞 包含雪竇的古詩詞(6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