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雪千峰的詩詞(504首)

    481 《送徐尉移簿巴陵并簡鄧器先汪兼善》 宋·王炎

    兩鳧不到蓬萊峰,翩翩墮在葭葦叢。
    口談世事懶揖客,劫回老眼瞻飛鴻。
    子真何事亦來此,培塿乃千丈松。
    揮毫古錦貯白雪,緩頰玉麈生清風。

    482 《孤山詩三首》 宋·釋智圓

    樓閣壓危碧,山根疑有鰲。
    隔湖千嶂斷,出水一峰高。
    巖冷秋空月,林清雪夜猱。
    伊余絕羈束,長得恣游遨。

    483 《明覺山中始見梅花戲呈妙明老》 宋·王铚

    急晷馳輪歲將歇,我更荒村轉冰轍。
    凝巖萬物凍無姿,水墨陂塘葭葦折。
    是誰向背此間來,破萼梅花伴幽絕。
    遙山誰恨天作愁,澹盡眉峰半明滅。

    484 《微王廟》 宋·張嵲

    疊浪一灘翻積雪,連峰千里送青螺。
    微王建國猶來古,山鎖叢祠暝色多。

    485 《代賦三十韻呈李果州》 宋·劉宰

    退之抗表出潮陽,高風萬世為美談。
    衡開云氣偶然爾,浪占顯晦吾所慚。
    皇華使者課第一,詔歸臺省陪朝參。
    獻疏豈止一痛哭,引去自言七不堪。

    486 《昌原懷古》 宋·林景熙

    牛頭一星化為石,千仞棱層垂鐵脊。
    隆隆隱隱佳氣藏,列峰環拱效圭璧。
    玉棺何代埋云根,三朝萬乘子復孫。
    典冊輝煌照九土,歲時園廟嚴駿奔。

    487 《題赤城霞圖送友歸臺》 明·張羽

    結發好名山,遨游遍吳楚。
    東游不到天臺路,長憶興公賦中語。
    赤城煥高霞,翩然空中舉。
    靈溪碧草春凄凄,瀑水和風響秋雨。

    488 《贈鄰僧游杭》 宋·艾性夫

    道潛五月過臨平,師又挑云把瘦藤。
    飽聽西湖蓮葉雨,密傳靈鷲雪峰燈。
    空城潮打三千丈,荒殿煙寒十二層。
    愁絕舊時行腳處,而今分付與閑僧。

    489 《三月游延平溪源》 宋·陳宓

    溪源數里近,半載始能之。
    鸑鷟一峰聳,相參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譚佇尼。
    我與五士游,正值暮春時。

    490 《冬華一夜霜》 宋·陳普

    天地生萬物,節度各有常。
    毫發不可亂,奉時以行藏。
    不惟寡悔吝,尤可免折傷。
    倘不如所受,一一皆自伐。

    491 《登上竺興福寺新閣五首》 宋·方回

    獅子峰高側見巔,怒飛危欲墮檐前。
    千松萬竹闌干畔,瘦骨秋寒似雪天。

    492 《登高丘望無海》 宋·李復

    登高望遠海,冥冥濕天際。
    百川趨東南,奔騰卷厚地。
    自從開辟來,溶停不可計。
    浩浩無增虧,周流在一氣。

    493 《偈頌一百零二首》 宋·釋紹曇

    洞庭七十二峰,飛雪一千余丈。
    晨昏說法瑯瑯,誰謂盧公已往。
    元不往,在這里。
    優曇火里開,嗅著無香氣。

    494 《洪長老請贊》 宋·釋師范

    西有岷峨,南有雪峰。
    靈龜未爆,爻象重重。
    拈卻玄沙白袋,自然千里同風。

    495 《晨步》 宋·釋文珦

    茅堂清潄罷,隨意涉西陵。
    茅屋冰千柱,高峰雪一棱。
    水渾潮已長,霞淡日初升。
    更欲過前浦,漁舟喚不譍。

    496 《化米》 宋·釋印肅

    當關擊破黃金鎖,佛與眾生無兩個。
    全提吞盡十方空,萬億龍天為護佐。
    雪歌獨唱古峰頭,風月溪山同贊和。
    從來經闡在當人,密賴知音共揚播。

    497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石霜一宗,親傳九峰。
    香煙脫去,正脈難通。
    月巢鶴作千年夢,雪屋人迷一色功。
    坐斷十方猶點額,密移一步看飛龍。

    498 《送法海長老》 宋·釋重顯

    常愛裴相國,式芳塵,斷際高風慕要倫。
    擬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將法付何人。

    499 《送昭敏首座》 宋·釋重顯

    君不見,鷲峰勝集,百萬茫茫等閑過,壞衲之外皆清墮。
    君又不見,熊嶺孤運,歲月索索艱難生,深雪之中有一箇。

    500 《寄太平端和尚》 宋·釋重顯

    千朵危峰杳靄間,石房長帶瀑聲寒。
    鳥啼花發尋常事,松本青青雪里看。

    * 關于雪千峰的詩詞 描寫雪千峰的詩詞 帶有雪千峰的詩詞 包含雪千峰的古詩詞(5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