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隔外的詩詞(773首)

    501 《隴頭吟》 明·薛蕙

    沙漫漫,石簇簇,馬仆車摧隴山曲。
    隴山日日行不前,夜夜還從隴間宿。
    關東只說羊腸阪,那知隴阪如山遠。
    隴阪逶迤距西域,古來此地希人跡。

    502 《詠陽山云泉庵大石奉和諸公同游聯句之作》 明·楊循吉

    偉哉此陽山,有石俟歌誦。
    形將冰塊截,勢與蓮花共。
    仰觀一何高,登涉不可鞚。
    鳥飛必徊翔,云出自騰滃。

    503 《中秋西湖社集分韻得齊字一百韻》 明·虞淳熙

    白月青蓮社,文星遠聚奎。
    長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
    巒色三臺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須會女,張鹿不躔氐。

    504 《自畫山居圖歌贈宜春朱隱君地理專門》 明·虞堪

    朱侯有隱居,乃在宜春間。
    東游久未已,浩蕩忘其還。
    山川神氣具在眼,窮幽賾隱知何限。
    黃河之源出昆侖,千里萬里盤旋屈折支天根。

    505 《次沈陶庵題石田有竹莊韻》 明·月庵原公

    卜得幽居地勢偏,風光別是一山川。
    白鷗新水鉤簾外,烏目斜陽拄頰邊。
    繞屋比鄰留野竹,清心琴筑倚寒泉。
    隔溪西崦禪林近,嘗聽鐘聲出暮煙。

    506 《訪曉庵禪師師以洞庭柑為供》 明·張和

    十年不到白龍潭,延慶名僧始一參。
    石鼎未烹陽羨茗,金盤先獻洞庭柑。
    檐前暮雨沾天棘,席外春風動石楠。
    明日又從江上別,九峰惆悵隔晴嵐。

    507 《空堂》 明·張名由

    秋蟲響空堂,纖月下幽渚。
    鳥驚風外林,花落庭中樹。
    羈棲興遠懷,城阿隔秋雨。
    耿耿良不寐,脈脈以無語。

    508 《金陵社集詩(一十六人三十二首) 集雞籠山》 明·張正蒙

    正蒙字子明,江寧人。
    居通濟門外之罾灣,臨河結廬,柴門晝閉。
    帶索拾穗,未嘗俯仰于人。
    年逾九十,隱淪終老。

    509 《寄海上韓杲》 明·鄭文康

    行盡清溪到水涯,好山環繞故人家。
    寥寥一犬柴門外,只隔橋東幾樹花。

    510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511 《王均章畫虞山圖》 明·周榘

    中陽山人思超逸,圖寫江山用金碧。
    滄海紅塵幾度飛,尚有人間留妙跡。
    層巒萬疊煙霧浮,禪宮道院當山頭。
    浮屠屹立遙漢外,危石正瞰清溪流。

    512 《題王舜耕畫》 明·朱成泳

    翠壁丹厓淡夕曛,往來麋鹿自成群。
    仙家住在空青外,只隔桃花一片云。

    513 《環溪亭》 明·朱弘祖

    一曲清江抱畫欄,入窗如在落星灣。
    紅塵隔斷花香外,白鳥飛來鏡影間。
    蝌蚪舊藏書帙凈,蜻蜓長立釣絲閑。
    何由動我山陰興,卻棹扁舟雪夜還。

    514 《瀟湘八景畫·漁村夕照》 明·朱瞻基

    岳陽城頭望湘浦,芳草垂楊迷古渡。
    晴嵐霏白夕陽紅,渺渺江村天欲暮。
    漁家茅屋住汀洲,罷釣歸來穩系舟。
    自念生涯在網罟,臨風高掛向船頭。

    515 《桃源行》 唐·王維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去(一作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

    516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維

    與君伯氏(一作兄)別。
    又欲與君離。
    君行無幾日。
    當復隔山陂。

    517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元郎中張博士》 唐·白居易

    冒寵已三遷,歸朝始二年。
    囊中貯余俸,園外買閑田。
    狐兔同三徑,蒿萊共一壥。
    新園聊鏟穢,舊屋且扶顛。

    518 《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 宋·蘇軾

    碧畦黃隴稻如京,歲美人和易得情。
    鑒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鳴角古來聲。
    山圍故國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
    二子有如雙白鷺,隔江相照雪衣明。

    519 《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 宋·蘇軾

    薄云霏霏不成雨,杖藜曉入千花塢。
    柯丘海棠吾有詩,獨笑深林誰敢侮。
    三杯卯酒人徑醉,一枕春睡日亭午。
    竹間老人不讀書,留我閉門誰教汝。

    520 《和陶桃花源》 宋·蘇軾

    凡圣無異居,清濁共此世。
    心閑偶自見,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處,要使六用廢。
    桃源信不遠,杖藜可小憩。

    * 關于隔外的詩詞 描寫隔外的詩詞 帶有隔外的詩詞 包含隔外的古詩詞(77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