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隔三秋的詩詞(360首)
88
《驪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唐·岑參
驪姬北原上,閉骨已千秋。
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
獻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讎。
此事成蔓草,我來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蟬鬢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橫汾無輕舟。
90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樓宴崔司士…關中弟張評事時遇》 唐·盧綸
黃花古城路,上盡見青山。
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間。
野情隨卷幔,軍士隔重關。
道合偏多賞,官微獨不閑。
鶴分琴久罷,書到雁應還。
為謝登龍客,瓊枝寄一攀。
91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宴崔司士因寄關中張評事》 唐·呂溫
黃花古城路,上盡見青山。
桑柘晴川口,牛羊落照間。
野情隨卷幔,塵事隔重關。
道合偏重賞,官微獨不閑。
鶴分琴久罷,書到雁應還。
為謝登臨客,瓊林寄一攀。
97
《寓居有感三首》 唐·司空圖
亦知世路薄忠貞,不忍殘年負圣明。
只待東封沾慶賜,碑陰別刻老臣名。
不放殘年卻到家,銜杯懶更問生涯。
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
黑須寄在白須生,一度秋風減幾莖。
客處不堪頻送別,無多情緒更傷情。
* 關于隔三秋的詩詞 描寫隔三秋的詩詞 帶有隔三秋的詩詞 包含隔三秋的古詩詞(36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