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隆至的詩詞(177首)

    161 《還徐叔子犀帶》 宋·陳傅良

    徐子贈我舊寶犀,宣和國工所事治。
    玄玉十截黃四垂,厚且半寸徑尺圍。
    方廉整不刻毫厘,金飾諸末柔丹韋。
    寘之止齋光陸離,天吳海若不敢窺。

    162 《次叔祖閣學暑中過清寒堂韻》 宋·張镃

    人材掄選何時停,高者棟負卑薪蒸。
    我家忠烈定社稷,任大豈但懲與膺。
    不毛夏渡瀘濰水,列面夜踏滹沱冰。
    強敵坐致九頓首,和議姑隨三折肱。

    163 《宿天池》 宋·孔武仲

    我思廬山游,發與自年少。
    偶來得閑侶,更欲窺眾妙。
    幽林穿蒙籠,青峰上險峭。
    遙看天池路,一線在巖徼。

    164 《郭中行自漢中寄近詩來奉簡一首》 宋·晁公溯

    憶始衿袂分,十載再相逢。
    于時客益州,俱在行李中。
    不暇語袞袞,至今恨匆匆。
    惟昨一麾守,其守百乘同。

    165 《壽傅忠簡》 宋·陳宓

    一陽初起黃鐘宮,紅日出海光曈曨。
    天高地下氣久雺,萬物閉塞如惛懵。
    造化環復極則通,天于此時生我公。
    公之累世載孝忠,受天問氣和沖融。

    166 《歷代傳授歌》 宋·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167 《石頭田》 宋·方回

    晝欲求一淘,有灶無灶煙。
    夜欲求一榻,有屋無屋椽。
    歷歷數百里,無人居道邊。
    問言何至此,我亦為恍然。

    168 《送常德教趙君》 宋·方回

    岳陽州城危樓前,無地但有水與天。
    一點之青惟君山,四顧洶涌心茫然。
    吾嘗北風吹湖船,飛過洞庭一日間。
    高桅一昂摩日邊,及其一低如沉淵。

    169 《皇帝初郊大禮慶成詩》 宋·蘇頌

    六帝貽謀圣繼明,兩宮崇祀上躬行。
    熙壇初展嚴禋報,觀盥三終孝享成。
    仰法祖宗尊本始,致隆高厚罄純精。
    告虔并薦圓方玉,在滌交充繭栗牲。

    170 《題旌忠廟次王龜齡韻》 宋·喻良能

    睢陽截然當賊中,嬰城既久糧食空。
    矢死不降有二公,更史皎皎書其忠。
    國家涵養自建隆,上至鹓鷺下羆羆。
    一節一義皆獲通,無不昭然簡宸衷。

    171 《再自隆興還游至德觀》 宋·曾豐

    水眼通三島,波心涌一峰。
    兩岸懸石穩,千古怒濤樁。
    呵劍敺游蜃,鞭雷起蟄龍。
    仙人有余量,事了豈留蹤。

    172 《壬戌仲春隆慶因老留上藍與璉老往還余續至相》 宋·曾豐

    山立堂堂古白眉,一龍一象殿江西。
    春秋多寡弟兄是,朝暮往還賓主誰。
    籐坐萍團邀二妙,其間著我成三笑。
    無夏無夷跡自融,不儒不釋心相照。
    遠公送出如欲留,陶令辭行如欲休。
    殊覺上藍今勝踐,少分前輩舊風流。

    173 《汾陰十首》 宋·真宗

    至哉物祖,設象隆脽。
    動靜之德,翕闢攸宜。
    嘉粟以薦,精禱洪釐。
    茂宣陰貺,五觳蕃滋。

    174 《寶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隋代·佚名

    吉圭休成,其日南至。
    天子有詔,冠爾皇嗣。
    為國之本,隆邦之記。
    拜而受之,式共敬止。

    175 《寶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隋代·佚名

    吉圭休成,其日南至。
    天子有詔,冠爾皇嗣。
    為國之本,隆邦之記。
    拜而受之,式共敬止。

    176 《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 隋代·佚名

    至矣坤元,道符惟圣。
    就養宸極,助隆善政。
    翟籥紛舉,笙鏞協應。
    翰翔有容,表德不盛。

    177 《明道元年章獻明肅皇太后朝會十五首》 隋代·佚名

    至矣坤元,道符惟圣。
    就養宸極,助隆善政。
    翟籥紛舉,笙鏞協應。
    翰翔有容,表德不盛。

    * 關于隆至的詩詞 描寫隆至的詩詞 帶有隆至的詩詞 包含隆至的古詩詞(17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