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陳正的詩詞(67首)

    21 《題陳正獻公六梅亭》 宋·文天祥

    相府亭前梅六株,四圍香影護琴書。
    月華猶帶玉堂色,風味曾分金鼎馀。
    五柳門前空寂寞,三槐堂上竟蕭疏。
    惟渠不變凌霜操,千古風標只自如。

    22 《謝陳正字送荔支三首》 宋·黃庭堅

    十年梨棗雪中看,想見江城荔子丹。
    贈我甘酸三百顆,稍知身作近南官。

    23 《謝陳正字送荔支三首》 宋·黃庭堅

    齋余睡思生湯餅,紅顆分甘愜下茶。
    如夢泊船甘柘雨,芭蕉林里有人家。

    24 《謝陳正字送荔支三首》 宋·黃庭堅

    橄欖灣南遠歸客,煩將嘉果送蓬門。
    紅衣襞積蠻煙潤,白曬丁香之子孫。

    25 陳正卿示蛤蜊解嘲之作因次來韻》 宋·吳芾

    夫君雅志知誰會,身在寰中心物外。
    平生初不入州縣,一任傍人驚且怪。
    日來杖屨忽相過,為我踏破松陰碎。
    亹亹清談頗逼人,只將萬卷窺千載。

    26 陳正獻權攝帖贊》 宋·岳珂

    英宰翼天縡,治象開淳熙。
    雖云簡牘間,已具梁棟資。
    瀛海渺且清,壺山秀而滋。
    膚寸起膏澤,筆意儻可知。

    27 《和陳正已九日公安道中韻》 宋·項安世

    何處山無九日花,故人相遇即為家。
    君方去著風前帽,我已寒如露后葭。
    久閉柴門陶歲月,晚憑兒子送生涯。
    眼看一樹堂堂去,雙鬢那能不早華。

    28 《擬送陳正己赴沅江令》 宋·項安世

    一餐我無門,五斗君有祿。
    猶勝乞鄰僧,何必嗔郡督。
    江清芷無數,縣靜書可讀。
    素業傅二雛,清風散群鶩。

    29 《送陳正己赴調》 宋·項安世

    一寸丹心百念更,滿簪華發萬人驚。
    閑拋歲月供書冊,長把饑寒為友生。
    此事不經身出處,諸公可念政和平。
    昔藏名字依沅水,令逐帆檣覲漢京。

    30 《冬至前簡陳正已李季允》 宋·項安世

    節物吹葭近,鄉閭送篚頻。
    驩虞傾一市,憔悴獨三人。
    驛破風搜屋,船低月暗津。
    吾親于越外,日夜鬢毛新。

    31 《聞陳正學理琴》 宋·劉黻

    聞君整琴待秋風,我欲從之魂夢通。
    素麻仿佛蒼髯翁,揚休山立崆峒東。
    淚痕猶濕龍門桐,有曲無音悲天公。
    猗蘭未冷拘幽濃,那知斯道將遂窮。

    32 《次韻陳正之團扇畫一魚二首》 宋·方回

    莫想銀絲膾,冰盤一醉吞。
    好為玉帶佩,朝謁九重門。

    33 《次韻陳正之團扇畫一魚二首》 宋·方回

    妙得濠梁趣,任公犗肯吞。
    □泉如有待,頭角上天門。

    34 《賀陳正之得男》 宋·方回

    初喜明珠入掌中,良由善念與天通。
    吉祥預報長庚夢,福德應臨長子宮。
    急寫賀書端不錯,濫叨佳集顧何功。
    此詩特為高門慶,大似麟經記魯同。

    35 《題陳正之蘭亭》 宋·方回

    十六回更癸丑春,蘭亭臨本尚如新。
    學書良易入難學,聊喜他鄉見似人。

    36 《歲除日陳正之劉彥質來奕》 宋·方回

    明朝六十遂平頭,豈料耆年尚百憂。
    遠憶兒孫兼婢仆,欠赍裹餌與衣裘。
    倩人賒酒聊堪醉,看客枰棋卒未休。
    旅□鄉心記今夕,北風吹雪滿寒樓。

    37 《送陳正之三首》 宋·方回

    老筆文無害,升堂指顧間。
    才高心每恕,事遽色常閒。
    棋局消長晝,詩囊括好山。
    去時似來日,添得令名還。

    38 《送陳正之三首》 宋·方回

    婉畫循中道,廉名集美譽。
    只知能解事,元為飽看書。
    用法何庸盡,頒條本自疏。
    酂侯端許繼,不問吐茵車。

    39 《送陳正之三首》 宋·方回

    昔在東原北,高唐一再行。
    金書儒廟壯,畫壁驛亭清。
    仕宦中年達,親知遠道迎。
    江南何處好,細話紫陽城。

    40 陳正叔縣尉見示所著詩文以詩謝之》 宋·孫應時

    文章千古一毫端,妙處工夫到底難。
    春色無邊知造化,海風不斷識婆瀾。
    看君健筆凌霄漢,照我清窗醒肺肝。
    寶劍莫憂人未識,光荒須動斗牛寒。

    * 關于陳正的詩詞 描寫陳正的詩詞 帶有陳正的詩詞 包含陳正的古詩詞(6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