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阿上的詩詞(760首)

    61 《寄懷禹錫阿咸僑寓百花洲上》 明·孫七政

    蕭然窮巷一茅廬,卻喜頻回長者車。
    避地不忘梅福隱,移家還傍伯通居。
    春風洲上花猶發,夜月門前柳自疏。
    若憶嗣宗長嘯處,豈堪回首重踟躇。

    62 《雜題上元竹枝詞三首》 明·王彥泓

    腰身十七正嬌慵,珠鳳鞋幫一捻紅。
    不奈小橋春露滑,阿娘扶過石欄東。

    63 《江上曲》 明·王祎

    水蘭船系門前樹,阿郎今朝棹船去。
    去時為問幾時歸,約道歸時日須暮。
    江上風水不可期,日暮不知歸不歸。

    64 《暑夜孝若攜伎飲長橋上同諸從踏月歌》 明·吳夢旸

    明月滿地寒如霜,踏歌出門氣揚揚。
    登橋仰面天蒼茫,千峰萬峰掛女墻。
    酒星客星為低昂,老夫興好君相當。
    阿渾阿咸底復狂,袒跣大叫呼索郎。

    65 《大堤詩(二首·金堤在東阿縣)》 明·殷云霄

    南堤北堤布谷飛,堤邊禾黍青離離。
    堤上野花開復落,堤下行人行不稀。

    66 《上云樂》 明·于慎行

    東廂食舉百戲作,魚龍曼衍中堂落。
    華鐘忽駐舞綴停,更進西方《上云樂》。
    老胡家世是文康,紫髯深目華蓋方。
    白巾裹頭火浣細,綠珠作帶鞨長。

    67 《婁東述懷寄示龍門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經

    寂寞婁東寺,經過歲暮時。
    后凋霜柏古,亂點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龍門得老琦。
    十年今幾遇,早歲故相知。

    68 《和廬山上人竹軒》 宋·蘇軾

    洞外復空中,千千萬萬同。
    勞師向竹頌,清是阿誰風。

    69 《送惠思上人》 宋·王安石

    黃鶴撫四海,翻然落中州。
    一聽笙與鏞,低回如有求。
    飛鳴阿閣上,好與鳳皇游。
    顧憐魯東門,無事反悲愁。
    歲晏忽驚矯,問胡不少留。
    因知網羅外,猶有稻粱謀。

    70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 宋·楊萬里

    女唱兒歌去蹈青,阿婆笑語伴渠行。
    只虧郎罷優輕殺,櫑子雙檐挈酒餅。

    71 《贈倪正甫令子阿麟》 宋·楊萬里

    精神玉雪眼點漆,總角兩髦錦纏碧。
    郎君未出客已驚,隔窗讀書鸞鶴聲。
    松煙免穎小三昧,蠆尾銀鉤略無對。
    鍾王筆法老始成,阿麟今才十二齡。

    72 《溪上吟》 宋·黃庭堅

    短生無長期,聊暇日婆娑。
    出門望高丘,拱木漫春蘿。
    試為省鬼錄,不飲死者多。
    安能如南山,千歲保不磨。

    73 《水調歌頭·阿誰煎鳳髓》 宋·無名氏

    阿誰煎鳳髓,續此玉琴弦。
    依然音調清婉,律呂互相宣。
    天使彭城姝麗,來配魯邦才子,永作地行仙。
    況有盈門禮,百兩擁駢闐。

    74 《同希深馬上口占送九舅入京成親聯句》 宋·梅堯臣

    之子洛中來,芳樽喜暫開。
    人夸阿連少,吾愧士衡才。
    丹闕鳳皇去,清川鴻雁回。
    都門春色美,相送思悠哉。

    75 《陌上二女》 宋·梅堯臣

    素手搴冪{上四下離},柔纖明春荑。
    轉眄動桂葉,陽語啟瓠犀。
    阿姊金盛珠,阿妹繅籍圭。
    吹香襲行路,豈獨下蔡迷。

    76 《江上偶見》 明·高啟

    阿姬不畏晚寒多,綠舫紅衣柳下過。
    滿浦秋衣已零落,如何猶唱采蓮歌。

    77 《悼阿駒七首》 宋·劉克莊

    隔日猶能喚女兄,兒于孝友殆天成。
    直須見汝蓮花上,才得胸中一點平。

    78 《上十四吟十首》 宋·劉克莊

    兒縈薄宦女從夫,誰伴龐翁擁地爐。
    頗憶都嘗煨芋否,肯歸同賣漉籬無。
    春游捉轡惟宗武,晨起稱觴僅阿奴。
    一句汝曹牢記取,家山差穩似江湖。

    79 《雜詠一百首·阿買》 宋·劉克莊

    座上交游廣,城南講讀馀。
    如何萬金產,只解八分書。

    80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閣》 宋·周必大

    桃結千年實,蓮開十丈花。
    蘆香并槿茂,應笑阿瞞家。

    * 關于阿上的詩詞 描寫阿上的詩詞 帶有阿上的詩詞 包含阿上的古詩詞(76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