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陰陰的詩詞(784首)

    121 《送淮陰丁明府》 唐·朱慶馀

    之官未入境,已有愛人心。
    遣吏回中路,停舟對遠林。
    島聲淮浪靜,雨色稻苗深。
    暇日公門掩,唯應伴客吟。

    122 《送黃曄明府岳州湘陰赴任》 唐·厲玄

    恩沾譴雪幾人同,歸宰湘陰六月中。
    商嶺馬嘶殘暑雨,席帆高掛早秋風。
    貢名頻向書闈失,飛檄曾傳朔漠空。
    西省尚嗟君宦遠,水雞啼處莫聽鴻。

    123 《河陰新城》 唐·雍陶

    高城新筑壓長川,虎踞龍盤氣色全。
    五里似云根不動,一重如月暈長圓。
    河流暗與溝池合,山色遙將睥睨連。
    自有此來當汴口,武牢何用鎖風煙。

    124 《陰地關見入蕃公主石上手跡》 唐·雍陶

    漢家公主昔和蕃,石上今馀手跡存。
    風雨幾年侵不滅,分明纖指印苔痕。

    125 《送嶺南盧判官罷職歸華陰山居》 唐·許渾

    曾事劉琨雁塞空,十年書劍任飄蓬。
    東堂舊屈移山志,南國新留煮海功。
    還掛一帆青海上,更開三徑碧蓮中。
    關西舊友如相問,已許滄浪伴釣翁。

    126 《淮陰阻風寄呈楚州韋中丞》 唐·許渾

    垂釣京江欲白頭,江魚堪釣卻西游。
    劉伶臺下稻花晚,韓信廟前楓葉秋。
    淮月未明先倚檻,海云初起更維舟。
    河橋有酒無人醉,獨上高城望庾樓。

    127 《守風淮陰》 唐·許渾

    遙見江陰夜漁客,因思京口釣魚時。
    一潭明月萬株柳,自去自來人不知。

    128 《宿仙都觀陰王二君修道處》 唐·薛瑩

    十載別仙峰,峰前千古蹤。
    陰王修道處,云雪滿高松。
    洞口風雷異,池心星漢重。
    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殘鐘。

    129 《宛陵館冬青樹(一作漢陰亭樹)》 唐·趙嘏

    碧樹如煙覆晚波,清秋欲盡客重過。
    故園亦有如煙樹,鴻雁不來風雨多。

    130 《漢陰庭樹》 唐·趙嘏

    掘溝引水澆蔬圃,插竹為籬護藥苗。
    楊柳如絲風易亂,梅花似雪日難消。

    131 《宛陵館冬青樹(一作漢陰亭樹)》 唐·趙嘏

    碧樹如煙覆晚波,清秋欲盡客重過。
    故園亦有如煙樹,鴻雁不來風雨多。

    132 《漢陰庭樹》 唐·趙嘏

    掘溝引水澆蔬圃,插竹為籬護藥苗。
    楊柳如絲風易亂,梅花似雪日難消。

    133 《送華陰隱者》 唐·項斯

    往往到城市,得非征藥錢。
    世人空識面,弟子莫知年。
    自說能醫死,相期更學仙。
    近來移住處,毛女舊峰前。

    134 《夜泊淮陰》 唐·項斯

    夜入楚家煙,煙中人未眠。
    望來淮岸盡,坐到酒樓前。
    燈影半臨水,箏聲多在船。
    乘流向東去,別此易經年。

    135 《發蕙風館遇陰不見九華山有作》 唐·孟遲

    我來淮陰城,千江萬山無不經。
    山青水碧千萬丈,奇峰急派何縱橫!又聞九華山,山頂連青冥。
    太白有逸韻,

    136 《湘陰縣送遷客北歸》 唐·李群玉

    不須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瘴染面如檗,愁熏頭似絲。
    黃梅住雨外,青草過湖時。
    今日開湯網,冥飛亦未遲。

    七夕節孤獨

    137 《湘陰江亭卻寄友人》 唐·李群玉

    湘岸初晴淑景遲,風光正是客愁時。
    幽花暮落騷人浦,芳草春深帝子祠。
    往事隔年如過夢,舊游回首謾勞思。
    煙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園杳未期。

    138 《湖陰詞》 唐·溫庭筠

    祖龍黃須珊瑚鞭,鐵驄金面青連錢。
    虎髯拔劍欲成夢,日壓賊營如血鮮。
    海旗風急驚眠起,甲重光搖照湖水。

    139 《寄湘陰閻少府乞釣輪子》 唐·溫庭筠

    釣輪形與月輪同,獨繭和煙影似空。
    若向三湘逢雁信,莫辭千里寄漁翁。
    篷聲夜滴松江雨,菱葉秋傳鏡水風。
    終日垂鉤還有意,尺書多在錦鱗中。

    140 《華陰韋氏林亭》 唐·溫庭筠

    自有林亭不得閑,陌塵宮樹是非間。
    終南長在茅檐外,別向人間看華山。

    * 關于陰陰的詩詞 描寫陰陰的詩詞 帶有陰陰的詩詞 包含陰陰的古詩詞(78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