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陽冠的詩詞(855首)
461
《觀潮閣》 宋·林芘
江山不受范,偃蹇散莫收。
領略得要會,聚此百尺樓。
霽色明千峰,斜陽帶歸舟。
堪洗北客塵,似脫南冠囚。
463
《鈞天》 宋·毛吾竹
鳶飛魚躍,鳧短鶴長。
各適其適,孰尤彼蒼。
奈何人異於萬物,身備乎五常。
學關乎經濟,志效乎忠良。
464
《峴山》 宋·裴煜
襄陽有佳山,名著無如峴。
嘗休賢達足,我獨愧未踐。
君侯把麾符,政暇興不淺。
命車極登臨,旌旆隨谷轉。
465
《以久字韻賦翁仲》 宋·錢穎
武皇騎龍朝帝后,露濕銅仙古苔繡。
景初命名翁與仲,無復衣冠仍漢舊。
桓圭大劍高嵯峨,不動如山嚴鎮守。
豈知屹立司馬門,九鼎暗移司馬手。
466
《春日田園雜興》 宋·全壁
倦游歸隱白云鄉,芳草庭閑畫日長。
晉氏衣冠門外柳,幽人風俗屋邊桑。
青林伐鼓村村社,綠水平疇處處秧。
未分東風欺老眼,一編牛背臥斜陽。
467
《壽趙仙尉》 宋·阮文卿
君不見苕溪有山號浮玉,降神儲瑞皆天族。
又不見苕溪有水名水晶,地靈人杰盡維城。
苕溪山川稱第一,孕秀梅仙尤杰出。
我來席上揖清風,義氣相與吞長虹。
468
《送傅左司赴袁州》 宋·釋善珍
長安貂蟬賤如土,故家文獻余一縷。
平生粗疎不媚嫵,直語豈知犯張禹。
腰間金印太二組,我自棄置君自取。
兒時翰墨跨諸父,投老為郎方齒敘。
469
《京口懷古二首》 宋·釋仲殊
一昨丹陽王氣銷,盡將豪侈謝塵囂。
衣冠不復宗唐代,父老猶能道晉朝。
萬歲樓邊誰唱月,千秋橋上自吹簫。
青山不與興亡事,只共垂楊伴海潮。
470
《越問·封疆》 宋·孫因
九州皆有山鎮兮,職方氏獨先會稽。
射祥光於斗分兮,占星紀於天倪。
牽牛炳其初躔兮,屆須女之七度。
少陽當其正位兮,為萬物之潔齊。
471
《古詩二首》 宋·陶應靁
晨選期門士,大獵南山陽。
白日照旌旗,咫尺臨清光。
之子才且武,結發在戎行。
控弮拉羆虎,馀勇殊未央。
472
《游南山》 宋·汪任
湞陽富佳致,無以過南山。
山高雄地理,萬丈親云端。
攀援臨絕頂,氣象非塵寰。
神存古廟貌,臺敞舊軒欄。
473
《答盈盈》 未知·王山
東風艷艷桃李忪,花圍春入屠酥濃。
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六,眉試青膏鬢垂綠。
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474
《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宋·王洙
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
山形卑墮不峻極,屹若巨首臨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絕水闕左非其亹。
砠巔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羅芳蓀。
476
《詠史二首》 宋·吳名揚
讀書慕圣賢,禔躬凜蒼昊。
世事重且艱,一一縈懷抱。
白日忽西頹,山枯山木槁,魯陽漫揮戈,杞國憂如搗。
477
《次邦憲宣德紅梅詩韻》 宋·吳頤
年來惱亂探花人,裂盡陶公漉酒巾。
傅粉早工欺白雪,施朱更欲媚陽春。
衣冠未怪多儕俗,花木無情亦喪真。
他日和羹何所賴,紛紛行見滿前塵。
478
《詩贈晚學李君》 宋·邢仙老
眼前龍虎實紛紜,說破丹砂世莫聞。
故脫衣冠尋舊隱,便將猿鶴入深云。
間編野錄前朝事,靜校仙經古篆文。
滿腹分明惟是識,塵寰誰認紫陽君。
479
《代上何樞密》 宋·許應龍
宋元憲公王沂公,妙齡擢第魁南宮。
清華歷遍升諫省,雍容二府亮天工。
卻斂經綸來望郡,一鎮天雄一鎮鄆。
政聲洋溢徹宸聰,丹詔紫泥催入覲。
480
《九姑山最高亭》 宋·姚彀
一亭重構冠崇岡,下瞰千巖拱四旁。
作意只圖分野景,凌空因得近天光。
銀河入夜侵衣冷,玉桂乘秋泛席香。
我輩公馀堪燕集,登臨何必待重陽。
* 關于陽冠的詩詞 描寫陽冠的詩詞 帶有陽冠的詩詞 包含陽冠的古詩詞(85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