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時瞻仰近龍顏,老尚簪纓侍從班。戀闕敢辭筋力倦,銘心刻骨更輸丹。
風雨蕭蕭夜晦迷,不須鳴叫強知時。多才久被天公怪,闕食惟應爨婦知。杜叟挽衣那及脛,顏翁食粥敢言炊。詩人情味真嘗遍,試問于君底事虧。
端門魏闕郁崢嶸,燈火成山輦路平。不待上林鶯百囀,教坊先已進新聲。
平生寧獨愛吾廬,何處茅檐不可居。晝闕僮奴停接客,夜無膏火罷觀書。
處窮上策更誰如,日晏猶眠為腹虛。尚闕鄰僧分供米,敢煩地主送園蔬。
輕雷不成雨,闕月卻穿云。獨倚南齋柱,長吟到夜分。
淮山腳下大江橫,御柳梢頭絳闕明。覽盡山川更城郭,雨花臺上太奇生。
南闕騰章歸老初,安輪四馬照中都。不知誰在東門外,解道賢哉此丈夫。
八蠻朝鳳闕,四境絕狼煙。太平無事,超烘聚哨效梨園。笛弄崑崙上品,篩動云陽妙選,畫鼓可人憐。亂撒真珠迸,點滴雨聲喧。
前年吳門初解兵,君別故國當西行。有司臨門暮驅發,道路風雨啼孩嬰。倉皇不敢送出郭,執手暫立懷憂驚。我時雖幸脫鋒鏑,亂后生事無堪營。
清夜哀吟敵曉雞,行藏無玷白於圭。陽春寡和人傳郢,肉味都忘子在齊。絕俗文章終遠大,循資班列暫卑棲。看君更刷鷥皇翼,一舉方知燕雀低。
韓郎牡丹跡已久,殷七杜鵑名謾新。何以熙熙行闕里,花隨和氣四時春。
聞之善治水,不與水爭勢。順流導漢漾,徐當過三澨。又聞善登山,不與山爭力。緩步出朝陽,晚亦到崧極。
伊闕遙臨鳳闕前,龍門女幾氣蒼然。唐朝御路依稀在,猶想東巡塵暗天。
前朝宮闕倚芒山,殿閣層層半嶺間。猶恐北來岡阜淺,太行東抱故孱顏。
洛陽宮闕半成灰,草草花枝濺淚開。國色開香消息斷,妝臺誰奉紫金杯。
吾聞兩臂天下重,馬失四蹄將底用。平生想似萬里游,對此惟心惻然動。得非曾落駑駘群,踠脫泥涂良已勤。又疑逸氣厭拘系,絕蹯徑欲超浮云。
孤鴻落照下滄洲,人在云間選勝幽。好夢知君依魏闕,此生惟我識荊州。卜居支遁應同志,載酒山公已絕憂。他日澄江凈如練,主人端在塞垣秋。
故山朱果恰離離,翠竹青蒲護眾菲。夢里不知身造闕,閒隨白鶴照江衣。
散庭愛山客,凄涼懷古心。寒風天闕晚,盡日倚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