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聞性的詩詞(558首)

    481 《滿庭芳 繼重陽韻 藏頭 折起方字》 元·馬鈺

    謝王公,令身脫,田耕出祥光。
    然省悟,汞內結鉛霜。
    識塵緣恩愛,須當、念斷情忘。
    猿退,乎者也,從此便潛藏。

    482 《憶王孫 和重陽真人》 元·馬鈺

    心清步步入玄門。
    意靜**溉本根。
    驀地聽聞沒口論。
    性無昏。
    一點

    483 《上丹霄 次重陽韻》 元·馬鈺

    遇風仙,心開悟,騁顛狂。
    黜妻屏子便迎祥。
    逍遙坦蕩,恣情吟詠謾成章。
    就中行化覓知友,同共聞香。

    484 《臨江仙 長安新出家者》 元·馬鈺

    此個隴西明大道,看來俗累難拘。
    報予天水慕清虛。
    彭城歸正覺,割愛后來閭。
    更有段公明慧性,悟來巧變癡愚。
    山侗聞得證無馀。
    忻然如大醉,認得本來如。

    485 《送惟鳳師歸四明》 宋·釋智圓

    未識鳳師面,早熟鳳師名。
    毓靈本岷峨,弱冠游神京。
    出處忌非類,交結皆名卿。
    高談駭眾聽,雅唱歸群英。

    486 《陋巷歌贈友生》 宋·釋智圓

    噫顏子兮居陋巷,身雖羸兮道彌壯。
    商受兮有皇都,位雖尊兮名獨夫。
    朝恣瑤臺之樂兮,暮遭黃鉞之誅。
    是知不義之富貴如浮云兮,惟道德為性命之要樞。

    487 《寄題荊南王君行牧齋》 宋·項安世

    千斤黑牸將黃犢,八歲山童手堅竹。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為謙直初六。
    夷山入地山已庫,微陰更在山之麓。
    觀爻玩象謙復謙,不待占辭意先足。

    488 《五月四日賀楊秘書知吉州五十韻》 宋·項安世

    自識楊夫子,于今十二年。
    甲辰來右淛,丁未向西川。
    逆旅初聞譽,摳衣亟致虔。
    未能情款款,已覺志拳拳。

    489 《送徐衡仲歸侍次福建帥屬二首》 宋·張镃

    三年林曲喜談叢,交薦俄聞得數公。
    竟覓一官蓮幕下,漫添千詠錦囊中。
    時乖豈但馮唐老,性癖甘如叔夜慵。
    應是黃花過江路,笑垂雙袖立西風。

    490 《寄題莊器之招隱樓》 宋·張镃

    得時則為人,此固丈夫志。
    生前必功名,說實起后世。
    君看禹稷徒,烏有覬望意。
    偶然事逢手,勢若破竹易。

    491 《次韻潘茂洪春日書懷》 宋·張镃

    東風漸放柳遮門,隔水人家聚似村。
    漁艇遠來夸甫里,僧隣閒過講慈恩。
    花繁慣識蜂情性,晝靜初聞燕語言。
    病起適逢春正好,莫教詩思卻塵昏。

    492 《挽姚政遠》 宋·劉宰

    尚記僑居憶故園,俄聞華屋聾榱椽。
    連墻大舶回前浦,皓齒清歌出廣筵。
    得喪已齊身外物,安閒自樂性中天。
    岳莊原上歸全處,手種松杉起綠煙。

    493 《殺虎行謝宜興趙大夫惠虎皮虎臘虎睛》 宋·劉宰

    君不見陽羨周將軍,射殺南山白額虎,千古萬古聲流聞。
    又不見宜興趙大夫,南山三十有六虎,令行殺取無復馀。

    494 《代壽徐意一參政》 宋·劉黻

    東南仁氣氳堪輿,武夷相望鐘真儒。
    考亭西山接伊洛,望庭坦蕩除榛蕪。
    意一先生續正傳,剛以直養軻其徒。
    端平御史凜風節,歷歷抗疏誅奸諛。

    495 《哭藝堂湯先生》 宋·劉黻

    天地之性人為貴,四骸仁義一只具。
    先生領之皇降初,繇稚及耆全故步。
    深居獨觀昭曠原,學不師傳能自悟。
    真貧不撓萬境融,實行已熟群□□。

    496 《白拒霜》 宋·林景熙

    美人瀟灑江水東,玉為肌骨冰為容。
    豈無嫣紅鬧別浦,自性淡佇羞迎逢。
    燕脂百斛斗宮飾,白帝有令毋纖稼。
    霜紈霧谷許在列,其敢誨冶女不共。

    497 《龜石》 宋·孔武仲

    平川洶洶經南國,匹練橫托半天碧。
    洪瀾巨浪之中央,忽見頹嵬太古石。
    此石由來幾許時,混元一氣初開辟。
    神功割破混沌胎,劃落半空隨霹靂。

    498 《與鮮于茶干》 宋·晁公溯

    吾猶蠹書魚,豈能味斯文。
    但以性所嗜,頗與黃卷親。
    喜聞天下言,孝章有大名。
    茍得從其游,亦足慰此生。

    499 《示犍為李令君》 宋·晁公溯

    悻直每疾惡,淹留無徒官。
    性雖與物忤,吾獨惜才難。
    垂老須聞道,為邦貴在寬。
    君宜念此語,衰鬢各霜殘。

    500 《榘子名字義》 宋·陳淳

    小子爾定孫,來前吾語汝。
    爾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爾名以榘,字爾以方叟。
    告爾名字義,爾其敬聽受。

    * 關于聞性的詩詞 描寫聞性的詩詞 帶有聞性的詩詞 包含聞性的古詩詞(5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