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問端的詩詞(728首)

    61 《送何輅歸錢塘兼簡辯端》 宋·釋智仁

    家指西陵外,滄波去幾程。
    獨行山雪下,孤泊夜潮生。
    問路寒林迥,移舟宿雁驚。
    到逢天竺客,為話別來情。

    62 《越問·良牧》 宋·孫因

    自大駕之西幸兮,府遂為於近藩。
    賜行殿為府治兮,暨澤牧之惟艱。
    張毗陵首當是選兮,實股肱之舊弼。
    仍土階之素規兮,因舊宇以為安。

    63 《越問·篇引》 宋·孫因

    典午氏之盛時兮,余鼻祖曰子荊。
    謀樂郊以隱居兮,颺潄石之清名。
    有聞孫曰承公兮,嘗令鄞與余姚。
    愛會稽之山水兮,爰徙家於茲城。

    64 《過太平州拜李端叔遺像》 宋·折彥質

    東來已數月,弛擔已渺茫。
    猶喜災患身,獲登先生堂。
    肅衣拜遺像,依然雙頰光。
    宛若侍坐側,妙語發天藏。

    65 《問津樓》 宋·鄭伯熊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無有。
    利欲蝕本心,眼花大如斗。
    適燕南其轅,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掛口。
    一慟激流俗,新荑發枯朽。
    斯人向千載,此意誰復剖。
    問津非名樓,端以覺蒙蔀。

    66 《曲中聽黃問琴歌分韻八首》 明·程嘉燧

    莫論歌難聽亦稀,坐中有客欲沾衣。
    不看天上行云駐,試辨林端木葉飛。

    67 《端午帖子詞》 宋·蘇軾

    微涼生殿閣,習習滿皇都。
    試問吾民慍,南風為解無。

    68 《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宋·蘇軾

    鴛鴦湖邊月如水,孤舟夜傍鴛鴦起。
    平明擊纜石橋亭,慚愧冒寒髯御史。
    結交最晚情獨厚,論心無數今有幾。
    寂寞抱關嘆蕭生,耆老執戟哀揚子。

    69 《端午詞·東宮閣》 宋·晏殊

    揚子江心鑄鑒成,俗傳茲日最標靈。
    宣猷祝學通文史,問膳多歡奉帝廷。

    70 《趙端行杜子野游虎丘有詩仆因思舊與趙子野同》 宋·戴復古

    出城十里許,有些一山門。
    丘在虎無跡,池清劍有痕。
    孤松冠巖頂,萬竹繞云根。
    借問東軒壁,舊題存不存。

    71 《贈延福端老二首》 宋·辛棄疾

    我來欲問小乘禪,慚愧塵埃未了緣。
    忽憶去年秋夜話,共聽山雨不成眠。

    72 《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宋·陸游

    春暖山中云作堆,放翁艇子出尋梅。
    不須問訊道傍叟,但覓梅花多處來。

    73 《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宋·陸游

    春晴閑過野僧家,邂逅詩人共晚茶。
    歸見諸公問老子,為言滿帽插梅花。

    74 《送胡端明赴召》 宋·楊萬里

    紫泥夜下日星暉,赤舄朝看袞繡歸。
    中國如今相司馬,四夷見說問非衣。
    金魚玉帶明霜鬢,斗極臺符拱太微。
    衛武年齡子儀考,一身雙美古來稀。

    75 《雨里問訊張定叟通判西園杏花二首》 宋·楊萬里

    白白紅紅一村春,晴光炫眼看難真。
    無端昨夜蕭蕭雨,細錦全機卸作茵。

    76 《晚出郡城,往值夏謁胡端明,泛舟夜歸》 宋·楊萬里

    郡城至值夏,兩日非寬程。
    奔走豈五愿,詔書促南征。
    出郭星未已,歸棹月已生。
    問人水深淺,舟子喧未應。

    77 《端午》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風自南至。
    試為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
    生為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78 《自咸平至太康鞍馬間得十小詩寄懷晏叔原并問》 宋·黃庭堅

    四十垂垂老,文章豈更新。
    鼻端如可斲,猶擬為揮斤。

    79 《侯元功問講學之意》 宋·黃庭堅

    金聲而玉振,從本用圣學。
    石師所未講,赤子有先覺。
    絲直則為弦,可射可以樂。
    竹筍不成蘆,白珪元抱璞。

    80 《再次孔四韻寄懷元翁兄弟并致問毅甫》 宋·黃庭堅

    書帙蠹魚乾,爐香眠鴨困。
    佳人來無期,詩句且排悶。
    遙知烏衣游,棋局具肴醞。
    爭道嘲不恭,鏖兵勞得俊。

    * 關于問端的詩詞 描寫問端的詩詞 帶有問端的詩詞 包含問端的古詩詞(7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