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問俗的詩詞(803首)

    61 《故福建提刑鐘編修挽章二首》 宋·曹彥約

    問俗周方國,推賢漢吏師。
    立朝天有喜,仗節玉無疵。
    得自南軒學,親承北面師。
    更無工部句,可繼八哀詩。

    62 《倅教授判官皆為東湖有賦次韻》 宋·程公許

    逶迤三徑帶重肖,心眼經營念厥初。
    問俗只須無事治,僝工適際有年書。
    雪融趁急栽花柳,春到隨宜辦果蔬。
    最喜城隅便來往,不嫌左走費臺輿。

    63 《壽延邁叔祖》 宋·程公許

    吾宗譜牒祖通義,蟬聊到公十五世。
    五派之分同一源,如木有本瓜有蒂。
    公家門戶最赫奕,簪紱相承真鮮儷。
    堂堂鐵面渠州牧,能以方雨永來裔。

    64 《送楊明夫郎中持節閩中》 宋·王炎

    稍覺飛騰疾,方知選擇公。
    云霄移列宿,泉嶺度春風。
    問俗窮閻底,搜材薦墨中。
    褰帷先辦此,續續寄詩筒。

    65 《鳳陽使還》 明·張羽

    拜陵初罷雪云晴,使者南還荷圣靈。
    馬上頓更新舊歷,風前重數短長亭。
    逢人問俗諳傖語,到處尋源驗水經。
    卻憶長干橋畔柳,歸時應待眼青青。

    66 《前參政浙西廉訪徐子方得代送別三十韻》 宋·方回

    往時參大政,諸老扈先朝。
    合執調元柄,猶乘問俗軺。
    登良爰改紀,肅政各遷喬。
    明甚奎文揭,堅能泰岳搖。

    67 《奉使還至近畿先寄史院諸同舍二首》 宋·蘇頌

    倐忽經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驚十二旬。
    絕代方言空問俗,蓬山直舍已凝塵。
    汗青何日成書去,頭白常慚竊祿頻。

    68 《陪戎州范守閻倅飲涪翁紀事》 宋·孫應時

    元佑人何負,黃郎昔此居。
    江山愁思里,風景醉吟馀。
    問俗夸遺事,開荒想舊廬。
    巖姿自奇怪,欲響故清虛。

    69 《和趙倅兼善觀徐園詩》 宋·王洋

    雨暗長亭去驛賒,褰帷那免歡年華。
    應緣問俗頒溫詔。
    卻得名園看好花。
    晴入郊圻初浩蕩,春隨杖屨得津涯。
    仙郎不解收珠玉,別乘歸時載滿車。

    70 《假中枉盧二十二書亦稱臥疾兼訝李二久不訪問…戲李二》 唐·韋應物

    微官何事勞趨走,服藥閑眠養不才。
    花里棋盤憎鳥污,枕邊書卷訝風開。
    故人問訊緣同病,芳月相思阻一杯。
    應笑王戎成俗物,遙持麈尾獨徘徊。

    71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唐·韋應物

    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

    72 《假中枉盧二十二書亦稱臥疾兼訝李二久不訪問…戲李二》 唐·韋應物

    微官何事勞趨走,服藥閑眠養不才。
    花里棋盤憎鳥污,枕邊書卷訝風開。
    故人問訊緣同病,芳月相思阻一杯。
    應笑王戎成俗物,遙持麈尾獨徘徊。

    抒情

    73 《因省風俗,訪道士侄不見,題壁》 唐·韋應物

    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
    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

    74 《南省轉牒欲具江國圖令盡通風俗故事》 唐·柳宗元

    圣代提封盡海壖,狼荒猶得紀山川。
    華夷圖上應初錄,風土記中殊未傳。
    椎髻老人難借問,黃茆深峒敢留連。
    南宮有意求遺俗,試檢周書王會篇。

    古文觀止議論序文

    75 《謠俗》 唐·李賀

    上林胡蝶小,試伴漢家君。
    飛向南城去,誤落石榴裙。
    脈脈花滿樹,翾翾燕繞云。
    出門不識路,羞問陌頭人。

    76 《宴清都(夾鐘羽,俗名中呂調餞榮王仲亨還京)》 宋·吳文英

    翠羽飛梁苑。
    連催發,暮檣留話江燕。
    塵街墮珥,瑤扉乍鑰,彩繩雙罥。
    新煙暗葉成陰,效翠嫵、西陵送遠。

    77 《問說》 清·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

    小學文言文學習哲理

    78 《宋玉對楚王問》 先秦·宋玉

    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

    79 《臨江仙·俗務相仍何日了》 元·蒲道源

    俗務相仍何日了,紛紛百緒千頭。
    空教縈繞似遭囚。
    情知鷗與鷺,亦解替人羞。
    春曉拂衣隨父老,扶攜尋壑經丘。
    本無肥馬衣輕裘。
    閑身元自在,不問幾宜休。

    80 《滿庭芳·在俗修真》 元·王*

    在俗修真,居塵出世,當以悟性為先。
    處心清靜,常守定中禪。
    見素少思寡欲,忘人我、隨分安然。
    行藏處,瀟瀟灑灑,渴飲倦來眠。

    * 關于問俗的詩詞 描寫問俗的詩詞 帶有問俗的詩詞 包含問俗的古詩詞(80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