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長楸的詩詞(125首)

    101 《因納上人寄題望江張氏春暉亭詩》 宋·王之道

    青青原上草,初和殆毫芒。
    邇來沒蓬蒿,似有三尺強。
    春暉主發生,萬物資余光。
    遲遲雖不暴,萋萋自能長。

    102 《題富好禮所畜村樂圖》 明·劉基

    我昔住在南山頭,連山下帶清溪幽。
    山巔出泉宜種稻,繞屋盡是良田疇。
    家家種田恥商販,有足懶踏縣與州。
    西風八月淋潦盡,稻穗崿比無蝗蟊。

    103 《山水畫》 明·唐寅

    樹合泉頭圍綠陰,屋橫澗上結黃茅。
    日長來此消閑興,一局楸棋對手敲。

    104 《翊善余公挽詩二首》 宋·李彌遜

    白發歸來一笑同,舊游長憶魯山東。
    松楸地接螺江上,兄弟名聯雁塔中。
    問舍蝸牛聊老□,□書蠆尾不憂窮。
    清芬千古無遺恨,空使馀哀入暮風。

    105 《送召客》 宋·馮時行

    暮春送客朝明光,顛風吹花繞柂檣。
    大江吞天日出沒,赤心許國一葦航。
    平生夢躡螭龍尾,天門九重九萬里。
    一朝巨手開天關,丹極紫霄隨步履。

    106 《和唐使君秬古風二首》 宋·曾協

    志士身許國,夫豈慕高爵。
    感慨九重恩,領受千里托。
    安邊志獲就,解印良亦樂。
    厚祿棄千鍾,壯氣橫六幕。

    107 《分韻送盧國華福建提刑得華字》 宋·樓鑰

    盧侯場屋聲,天馬騰渥洼。
    殘膏沾后人,奇芬吐天葩。
    來踏九陌塵,去種河陽花。
    向來再去國,盛山建高牙。

    108 《次韻趙制置制勝軒詩》 宋·魏了翁

    何年誤認貙作熊,力小知薄當戎沖。
    級夷蕃拔牖戶破,至今風色長如冬。
    去年推轂以授公,單車飛度雙劍峰。
    風棱犖犖膽氣雄,臨淮軍壘足跡重。

    109 《上冢》 宋·周文璞

    蒸魚燔肉當好羞,北面百拜如有求。
    愿身長健兒孫好,歲歲此日燒松楸。
    紙錢灰盡淚不盡,孤也雖在猶拘幽。
    沄沄金蓋山下水,相送直過龍灣頭。

    110 《山中書懷》 宋·岳珂

    我昨浮平湖,時適逢中秋。
    十年鷗鷺盟,萬丈蛟龍湫。
    微風自遠至,皓月當上頭。
    朋游凡三人,一舉累百甌。

    111 《宋山掃墓書所見》 宋·吳潛

    松楸長夜夢,風露作晨征。
    山近卻無色,葉枯偏有聲。
    架禾知歲熟,種麥得天晴。
    到底農桑好,營營誤此生。

    112 《哀倪孟容父詞》 宋·王柏

    憶昔見公兮,季原之堂。
    兄弟怡怡兮,清約是將。
    藹子姓之弦歌兮,頭角昂昂。
    來者起敬兮,知德義之日昌。

    113 《高風行懷本齋》 宋·王柏

    人皆喜君出,我獨喜君歸。
    君出豈不媺,事業生光輝。
    君歸亦不惡,風味高一時。
    人才有消長,世運有盛衰。

    114 《庚申七月自桂歸資壽作》 宋·李曾伯

    三載煙嵐在嶺陬,幾番清夢到松楸。
    每憐老子身關塞,長憶童時某水丘。
    今得歸來訪漁隱,不妨高臥老菟裘。
    據鞍矍鑠成何事,徒愧平生馬少游。

    115 《送廬陵郭僉判致仕歸》 宋·姚勉

    世俗風波甚,誰能退急流。
    淵明存菊日,張翰憶鱸秋。
    高躅今云遠,清風孰與侔。
    明公回末習,逸韻踵前修。

    116 《和宋英叟二首》 宋·何夢桂

    不堪血淚望長陵,回首松楸又幾春。
    荒垅牛眠何處是,古經狐首偽邪真。
    固知遷墓疑非禮,幸有周棺可芘身。
    若向防丘逢孔父,尚遺馬鬣詔今人。

    117 《送十八兄》 宋·章甫

    故園別去踰三紀,男子生來志四方。
    千里勞君雙足趼,百窮笑我兩眉長。
    雪深客舍衣裘冷,春晚家山杖履香。
    歸省松楸終有日,臨分老淚亦沾裳。

    118 《壽藏十韻》 宋·葉茵

    門限何須鐵,因為淺近謀。
    假令長富貴,消得幾春秋。
    壽固緣心地,人誰免首丘。
    子能忘后慮,是亦慕前修。

    119 《疊韻春日雜興五首》 宋·陳棣

    遣興文楸內,微吟錦瑟旁。
    泉聲谷口靜,月色竹陰長。
    酒入肌膚暈,茶余齒頰香。
    望窮卻回首,此意造微茫。

    120 《種松》 宋·李復

    移松自南山,昔種十三株。
    連歲苦久旱,十一已凋枯。
    兩株偶得生,逾年未自如。
    近覺稍得地,翠柯漸扶疏。

    * 關于長楸的詩詞 描寫長楸的詩詞 帶有長楸的詩詞 包含長楸的古詩詞(12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