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松徑的詩詞(297首)
241
《寄中山鶴》 宋·張耒
矯矯云外物,本非世所馴。
懷安敗爾性,乃與人相親。
嘎然而長鳴,已愧鴻在云。
馬羈當受鞭,泉汲寧辭渾。
242
《宿觀山》 宋·黃庭堅
暮發白下地,暝投觀山宿。
橫溪赤欄橋,一徑入松竹。
野僧如驚麏,避堂具燈燭。
我眠興視夜,部曲始炊熟。
243
《贈蔣清隱》 元·王冕
門外好山千萬重,翠濤百頃羅云松。
細水幽回雜花遠,三徑修竹來秋風。
靈籟泠泠動清操,世外紅塵飛不到。
白月流光抱石臺,高人瀟爽長吟嘯。
244
《訪周沆郭忱》 宋·賀鑄
前日去薄官,驅車望城闕。
情親周與郭,契闊多年別。
征袍未及解,徑造郊扉謁。
存問審安娛,芝眉尉懷渴。
245
《游靈壁蘭皋園》 宋·賀鑄
集仙昔榮養,卜筑循蘭陔。
深徑萬株合,清池百畝開。
飛梁蔭菡萏,攢棟跨崔嵬。
淮海劚紅藥,瀟湘移翠栽。
246
《游老君洞》 唐·張說
枕漱鑱鍼泉石肓,登臨又刮山川目。
太清飛出離宮景,平地分為散仙福。
知津有賴大夫松,避道尤勤居士木。
層巒破曉霞散綺,斷巖涵空霧披縠。
248
《東谷茅齋》 宋·文同
野徑轉深密,靜無車馬痕。
松花金粉墮,苔葉翠葺動。
蟲鳥春音雜,煙云晚色昏。
俗塵何處入,長是掩溪門。
249
《宿超果山寺》 宋·文同
荒途涉沮洳,危嶺升坡阤。
愛此清凈居,不倦來往多。
山僧見余喜,顛倒披乾陀。
引我坐前軒,山果丹碧羅。
250
《飛仙吟送張道士》 宋·白玉蟾
夜騎玉鰲採明月,蘂殿瑤臺寒徹骨。
三十六天不閉門,風吹琪花散飛雪。
簫韶鳴處隊仗多,八萬霓裳歌一闋。
紫皇宴罷駕方出,整衣端簡去朝謁。
251
《贈惠政上人》 宋·寇準
寥寥長日掩松關,白首忘機古寺間。
香爐石房終曉講,葉堆莎徑憶秋山。
澄泉心地清無染,野鶴精神老更閑。
孤坐有誰同此意,白云空見渚禽還。
252
《蝶戀花·江接寒溪家已近》 宋·毛滂
江接寒溪家已近。
想見秋來,松菊荒三徑。
目送吳山秋色盡。
星星卻入雙蓬鬢。
鳧短鶴長真個定。
勛業來遲,不用頻看鏡。
懶出問人人不問。
綠尊倒盡橫書枕。
254
《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 宋·曾鞏
麻姑之路摩青天,蒼苔白石松風寒。
峭壁直上無攀援,懸磴十步九屈盤。
上有錦繡百頃之平田,山中遺人耕紫煙。
又有白玉萬仞之飛泉,噴崖直瀉蛟龍淵。
255
《送懿上人持缽潛川》 宋·王之道
坐覺青山忽上心,著鞭來欲故人尋。
萬松未放孤云過,一飯共聽幽鳥鳴。
莫厭崎嶇窮野徑,須憐料峭結春陰。
潛川耆舊如相問,千晨長同月一襟。
256
《題陶弘景移居圖》 元·楊維楨
大奴擔簦挈壺餐,小奴籠雞約孤犭屯。
雪斑鹿前雙婉孌,水云牯背三溫黁。
中有玉立而長身,幅巾野服為何人?云是永明之隱君,身
有黑子七星文。
257
《次韻》 明·劉基
句曲峰高倚太陽,不風巖谷自清涼。
四時嵐彩霏瓊雪,百道泉流湛玉霜。
雅稱采芝追綺季,尤宜散發學嵇康。
龍鱗璀錯松當徑,鳳尾摛鹴竹過墻。
258
《五士游岳麓圖》 宋·張栻
閉門六月汗如雨,出門褦襶紛塵土。
文書堆案曲肱臥,夢逐征鴻過前浦。
西山突兀不可忘,勇往政須求快睹。
朝暾未升起微風,中流吚啞挾鳴櫓。
259
《古墨行》 宋·陳師道
秦郎百好俱第一,烏丸如漆姿如石。
巧作松身與鏡面,借美於外非良質。
潘翁拜跪摩老眼,一生再見三嘆息。
了知至鑒無遁形,王家舊物秦家得。
260
《題楊氏清福亭》 宋·馮時行
幾年瀕江種松竹,郁郁蔥蔥蔽江曲。
猶有楊侯舊子孫,更結高亭貯寒綠。
東家殺賦印鑄金,西家言事腰胯玉。
一樽徑醉我不知,不待招呼風月足。
* 關于長松徑的詩詞 描寫長松徑的詩詞 帶有長松徑的詩詞 包含長松徑的古詩詞(29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