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銖銖的詩詞(328首)

    121 《頌古十九首》 宋·釋法全

    驢覷井,井覷驢,冬瓜葉上長葫蘆。
    會不得,莫踟躕,定盤星上絕錙銖。

    122 《頌古四十四首》 宋·釋法泰

    堂堂妙相絕錙銖,善惡都忘見也無。
    萬里云收天界凈,海心無浪月輪孤。

    123 《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七首》 宋·蘇頌

    帟室深攀慕,仙都去不歸。
    悲涼虛水殿,彷佛見銖衣。
    難復金龍駕,終開白獸扉。
    西郊三百里,雨涕萬人揮。

    124 《江南四遷國之亡天也歌以紀之》 宋·唐涇

    吳峰一發暮云孤,愁向湘累訊故都。
    風去只余韻樂在,雁來還有帛書無。
    杏壇有客陳孤注,平隴何人復五銖。
    歌徹黍離風雨惡,南山深處叫烏烏。

    125 《贈肖巖》 宋·王遂

    強栽髭鬢較錙銖,眼底精神不解枯。
    許我蒼顏殿諸老,可能同讀遠游無。

    126 《十二峰·翠屏》 宋·閻伯敏

    秋山黃落春山青,不識仙家云錦屏。
    六銖天衣下拂石,香風馥郁朝真亭。

    127 《題馬遠畫梅四幅》 宋·楊娃

    銖衣翠蓋映朱顏,未識何年入帝關。
    默被畫開傅寫得,至今獨似在衡山。

    128 《壽陳監丞》 宋·葉寘

    岷峨之秀如云起,前有三蘇后三李。
    三蘇專以節行聞,三李相承最工史。
    兩家百年成美談,盛事胡不云東南。
    春風樓前擁三山,秀出君家父子三。

    129 《題閻立本十八學士圖》 宋·鄭昺

    閻公十八學士圖,當時妙筆分錙銖。
    惜哉名姓不題別,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馬一匹驢,五士無馬應直廬。
    五鞍施狨乃禁從,長孫房杜王魏徒。

    130 《題趙松雪墨蘭》 明·道原法師

    湘江春日靜輝輝,蘭雪初消翡翠飛。
    拂石似鳴蒼玉佩,御風還著六銖衣。
    夜寒燕姞空多夢,歲晚王孫尚不歸。
    千載畫圖勞點綴,所思何處寄芳菲。

    131 《行部迤東軺中雜述二首》 明·鄧渼

    客行倦徂暑,中道正病暍。
    傍睨清泠水,快意思一啜。
    路人急搖手,執勺未及咽。
    細辨啞泉字,隱隱見題碣。

    132 《題郵亭壁歌》 明·金華宋氏

    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茅屋。
    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頤相向吞聲哭。
    旁人問我是何方,俯首哀哀訴衷曲。
    妾家祖居金華府,海道曾為上千戶。

    133 《步虛詞(二首)》 明·明肅靖王

    瑤壇深處磬聲微,羽客朝元午夜歸。
    杳杳三山青鳥過,翩翩雙舄彩鳧飛。
    島間月色明珠樹,洞里丹光透玉扉。
    劍佩幾回翔碧落,天風吹冷六銖衣。

    134 《皇磚嘆》 明·孫宜

    龍輿鳳駕西南行,有敕謀廣承天城。
    亞卿奉詔區畫當,內侍督作簡命精。
    湖南州縣半雕敝,募徒取具無橫征。
    昨來羽檄沖宵至,御堲皇磚坐茲地。

    135 《恭送曇陽大師六首》 明·屠隆

    列坐扶桑大帝前,六銖五色照瓊田。
    直凌海面行空去,颯颯天風散紫煙。

    136 《游仙曲(三首)》 明·屠瑤瑟

    銀臺珠樹是仙家,綺閣晴嬌四照花。
    不用安妃裁蜀錦,銖衣多剪赤城霞。

    137 《滕用亨諸篆體歌》 明·王行

    維周大篆成史籀,宣圣傳經制蝌蚪。
    總因倉頡見鳥跡,象形置書變來久。
    李斯小篆類玉箸,鐘鼎魚蟲分眾手。
    碧霄鸞鳳漫回翔,滄海蛟螭互蟠紐。

    138 《和陶飲酒二首》 明·吳夢旸

    徇名視逐末,錙銖為重輕。
    置身等草木,安得無衰榮。
    華屋歌未闋,白楊聞哭聲。
    向平果何意,問死仙如生。

    139 《靜坐》 明·邢慈靜

    荊釵裙布念重違,卻掃焚香自掩扉。
    莫向吹簫羨嬴女,多年已辦五銖衣。

    140 《題劉阮天臺圖》 明·徐庸

    白云蒼靄迷行路,水復山重不知處。
    行過澗谷有人家,忽見東風萬桃樹。
    芳香艷態娛青春,花間得遇娉婷人。
    五銖衣薄卷煙霧,笑語便覺情相親。
    神仙雖遇終離別,千古佳名自傳說。
    天臺山水至今存,桃源望斷空明月。

    * 關于銖銖的詩詞 描寫銖銖的詩詞 帶有銖銖的詩詞 包含銖銖的古詩詞(3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