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絕驚濤,芒履陟修嶺。躋攀雖小勞,窈窕豈人境。巨石開雙關,有道細如綆。其中漸寬虛,闊步隨所逞。
雪泥斷路屋生云,暗坐陵陽一月春。黃犬有知空寄恨,青氈無夢獨傷神。急行已負梅花約,漸老長思棣萼親。盡吸西湖來著語,莫棄風月付勞新。
凈坊秋色老蒼官,檐額飛云細可攀。客夢偶隨疏雨斷,僧游長帶暮鐘還。似聞遺錫藏銀地,親見高人住骨山。愁絕寒江歸去路,亂峰青處望雙鬟。
偶脫塵中一夢闌,欲窮幽事遍尋山,靜憐人境雞蟲擾,老愜僧窗枕簟閑。十里秋香隨屐齒,四更山月上簾顏。登臨物色催詩興,未信天於我輩慳。
瑞峰來現宰官身,清峙巖巖聳縉紳。聞道石頭時說偈,一堂驚動水云人。
冰玉無塵徹骨清,世間榮祿一毫輕。未論此際通三際,直向今生度此生。
天一地二數至七,開天之天識量疾。蕩然獨立放全身,莫問諸方悉不悉。
露地全牛何濕濕,豈比漢陰負井汲。拈出老胡向上機,便知掛一不成十。
相君自是仙山侶,大筆如椽鄙燕許。七篇方愧不成章,肆筆相酬語冞古。
忠教傳家大府開,蒼生久已待鹽梅。我雖潦倒山林下,會聽中天紫詔來。
曾春清言吐屑霏,巖廊又復仰幾微。正須國論籌前箸,毋使人間風亦稀。
從心之歲自由身,恩許前期脫縉紳。一褐林泉侶樵牧,熙熙端是太平人。
蕭然心跡喜雙清,且得肩頭擔已輕。老病正須安靜處,林間風味慰平生。
一二三四五六七,行年臨之如電疾。只將香火對清閑,古井無波應委悉。
未遂歸心如束濕,久客京塵堂汲汲。碧云向晚愛歸飛,空看五五與十十。
小筑幽深無伴侶,默坐忘言時獨許。百年心事付閑云,一卷仙經還太古。
一廛兒輩自鋤開,繞屋稍稍并種梅。摘葉尋枝看未足,橫斜已覺報春來。
居當山麓入煙扉,喬木蒼藤接翠微。筑室暮年今尚少,得歸真是眼中稀。
迷云公已性天開,雙澗相逢若再來。二老果能如洛下,固宜慧遠賦優哉。
五峰懶瓚笑顏開,正欲乘閑特特來。十里松風一鞭穩,虎溪捉手亦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