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鉤頭的詩詞(598首)

    321 《頌古十首》 宋·釋行鞏

    白浪堆中下一鉤,錦鱗紅尾尚悠悠。
    漁翁不計竿頭事,笑入蘆花萬頃秋。

    322 《偈十六首》 宋·釋行瑛

    煉鐵圍山作釣鉤,餌懸八萬四千牛。
    毗盧海內閒拋下,暇蟹魚龍盡縮頭。

    323 《頌古五首》 宋·釋彥岑

    蠻奴赤腳上皇州,賣盡奇珍跨白牛。
    貪著市朝人作市,又隨歌舞上官樓。
    多意氣,好風流,月冷珠簾掛玉鉤。
    分明忘卻來時路,百尺竿頭輥繡毬。

    324 《新鶯歌》 宋·釋瑩徹

    新鶯傍檐曉更悲,孤音清吟囀柔枝。
    口邊血出語未盡,豈是怨恨人不知。
    不食枯桑椹,不銜苦李花,偶然弄樞機,宛轉凌煙霞。

    325 《越問·神仙》 宋·孫因

    陽明太元之天兮,乃群仙之所游。
    有金堂與玉室兮,挹方丈與瀛洲。
    伯經得道□泉兮,乘云氣於木杪。
    仙公韜光丹井兮,發函書於船頭。

    326 《天游峰》 宋·魏麟一

    冰海濯足來天游,萬里云氣隨青牛。
    盤車沾沾星斗濕,手卷風雨藏金甌。
    玲瓏珊瑚樹,記得西王母掛玉鉤。
    幾時化作小玉船,一葉蕩蕩隨天流。

    327 《感舊》 宋·許琮

    卷簾新月在簾鉤,花氣同風過小樓。
    為憶昨宵燈下事,不將紅燭照梳頭。

    328 《游山門呈知府大卿》 宋·姚辟

    春風到宛陵,太守遇康樂。
    隱幾坐高齋,清風媚林壑。
    語我諸峰巒,道人古棲吒。
    幽潛遠江漢,秀聳類衡霍。

    329 《戊早年七夕五絕》 宋·張秉

    珠箔風輕月似鉤,還看錦鄉結高樓。
    堪傷乞巧年年事,未識君王已白頭。

    330 《水月洞》 宋·張自明

    癸水江頭石似浮,銀河影里月如鉤。
    無人弄杵看蟾兔,有客乘槎訪斗牛。
    自古鵲橋傳七日,何年桂子落三秋。
    金輪待欲長無缺,玉斧仍須妙手修。

    331 《古柟歌用嚴鄭公韻》 宋·趙善期

    秀挹奇峰佳客對,凌空下視孤鴻背。
    夜□云□起山根,老蛟飛出崖裂痕。
    高高不放行云度,鳥語去來分曉暮。
    直疑種是萬年枝,定應葉漬三危露。

    332 《澄輝閣》 宋·周鍔

    雄建俯空闊,下瞻霄漢浮。
    眼將云漠漠,心寄水悠悠。
    日暖鳥飛鏡,月涼魚弄鉤。
    行期分此景,家在甬西頭。

    333 《宮詞》 明·朱權

    天雞初報五更籌,萬戶簾旌控玉鉤。
    合殿報傳妃子過,御香先到鳳墀頭。

    334 《鵲橋仙·牛毛胥役》 未知·曹伯啟

    牛毛胥役,蠅頭文字。
    終日疲神役志。
    何人*頂坐垂鉤,應笑我、徒能鄙事。
    起家寒士,從師夫子。
    不識蒼頭閽寺。
    夜郎旋轡又平城,只把做

    335 《游龍巖三洞之間》 元·周砥

    商顏紫芝久不采,淮南丹書竟安在。
    仙人勸我三洞游,身如騎龍到東海。
    海氣茫茫云霧回,白波卷雪連山來。
    雙童手弄海底日,紅光一道金蓮開。

    336 《滿庭芳 賦醉歸》 元·李孝光

    昨夜溪頭,瀟瀟風雨,柳邊解個漁舟。
    狂歌擊楫,驚起欲眠鷗。
    笑殺子猷訪戴,待到門、興盡歸休。
    得似我,裳衣顛倒,大叫索茶甌。

    337 《春暮》 明·唵囕香公

    一半筠簾上小鉤,殘書數卷未經收。
    東風忒也司閑事,吹得瓶花滿案頭。

    338 《中秋有感》 明·陳安

    畫省曾陪冠蓋游,華筵詩酒宴中秋。
    星河不動天如水,風露無聲月滿樓。
    皓齒纖腰催象板,珠簾涼影上銀鉤。
    于今寂寞江城暮,烏帽西風嘆白頭。

    339 《寄兄景祺》 明·陳裕

    東風無便寄云箋,西望關河思惘然。
    白發相催年半百,清顏一別路三千。
    杏花門巷聽春雨,楊柳樓臺倚暮煙。
    征雁已還巢燕至,歸期何事又空傳。

    340 《賦得東美人臨潭水二十韻》 明·等慈潤公

    窈窕東鄰媛,明靨綠水洲。
    有懷殊繾綣,無夢獨夷猶。
    泛瑟來湘浦,為云下楚丘。
    洛妃嬌自倚,漢女愧同游。

    * 關于鉤頭的詩詞 描寫鉤頭的詩詞 帶有鉤頭的詩詞 包含鉤頭的古詩詞(59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