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金彈子的詩詞(268首)

    61 《過金沙洋望小海》 宋·楊萬里

    海霧初開明海日,近樹遠山青歷歷。
    忽然咫尺黑如漆,白畫如何成瞑色。
    不知一風何許來,霧開還合合還開。
    晦明百變一彈指,特地遣人驚復喜。

    62 《和沈子壽還朝天集之韻》 宋·楊萬里

    愁戈不著狂詩客,徑超天外華胥國。
    苦海惟愁熱惱人,別有月中水精域。
    浣花一老已九京,何人再筑五言城。
    竹齋衣缽傅錦里,咄咄云煙飛落紙。

    63 《山果》 宋·張舜民

    煮酒堆山果,新茶下粉團。
    似梅嫌足核。
    如蜜少加酸。
    公子傾金彈,行人漏蠟丸。
    吾鄉元不識,歸日畫圖看。

    64 《次韻子春》 宋·王灼

    微風度疏竹,青燈照孤影。
    起尋千載書,坐對一夕永。
    念昔走京師,噉蔗入佳境。
    注傳擬杜癖,說詩配康鼎。

    65 《盧橘》 宋·李彌遜

    皮似稗柿松而剝,核如龍眼味甘鮮。
    滿盤的皪如金彈,業子分嘗憶去年。

    66 《枇杷》 宋·方岳

    擊碎珊瑚小作珠,鑄成金彈蜜相扶。
    羅襦襟解春蔥手,風露氣涼冰玉膚。
    并世身名揚氏子,舊家門戶北村盧。
    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淚濕無。

    67 《叔子五十覽揆寄詩遙祝即送入皖》 當代·錢鐘書

    廿載論交指一彈,移枝棲息祝平安。
    鏡中青鬢朱顏駐,詩里黃山白岳蟠。
    差喜斂狂能止酒,更期作健好加餐。
    然脂才婦長相守,粉竹金松共歲寒。

    68 《徐子蒼自金陵遣詩來用韻送魚臘》 宋·陳杰

    寄詩曾自日邊郵,眼底江楓幾換秋。
    頗憶故人當富貴,又傳新句寫窮愁。
    人生不會長彈鋏,心事何知各倚樓。
    閒把武昌魚送似,試參風味帝王州。

    69 《次韻餞行》 宋·鄧深

    君到西湖四月天,酴醾過后藕花前。
    卻看梅子垂金彈,恰映楊花鋪白氈。
    擲帽袁耽無復戲,著鞭祖逖有誰先,姑蘇儻見平反使,生澀休言有此篇。

    70 《頌古四十五首》 宋·釋慧遠

    無位真人赤肉團,電機旋掣走珠盤。
    金剛正眼泥彈子,烈焰光中側足看。

    71 《楊岐和尚贊》 宋·釋慧遠

    劄楊岐,獨腳寨。
    嚇臨濟,小廝兒。
    栗棘金圈輸貸價,土曠和人稀賣與誰。
    只將破草鞵泥彈子,向十字街頭換得眼晴三百擔。
    人亦不覺,鬼也不知,噫嘻嘻,半夜歸來日卓午,虛空依舊畫娥眉。

    72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
    風生虎嘯,霧起龍吟。
    泥中有刺,綿里有針。
    華鳥隔墻相喚甚,十分春事到家林。

    73 《長安古意》 唐·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詠史懷古

    74 《行路難三首》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懷才不遇勵志組詩

    75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76 《馮諼客孟嘗君》 先秦·佚名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古文觀止歷史故事寫人

    77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78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79 《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嵇康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
    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
    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散文書信抒懷

    80 《水調歌頭·弓劍出榆塞》 宋·劉過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
    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 關于金彈子的詩詞 描寫金彈子的詩詞 帶有金彈子的詩詞 包含金彈子的古詩詞(26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