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尚依依,林疏僧亦稀。何年辭水閣,今夜宿云扉。謾獻長楊賦,虛拋薜荔衣。不能成一事,贏得白頭歸。
階前下馬時,梁上題詩處。慘澹病使君,蕭疏老松樹。自嗟還自哂,又向杭州去。
喜入山林初息影,厭趨朝市久勞生。早年薄有煙霞志,歲晚深諳世俗情。已許虎溪云里臥,不爭龍尾道前行。
東樓勝事我偏知,氣象多隨昏旦移。湖卷衣裳白重疊,山張屏障綠參差。海仙樓塔晴方出,江女笙簫夜始吹。
細篷青篾織魚鱗,小眼紅窗襯麹塵。闊狹才容從事座,高低恰稱使君身。舞筵須揀腰輕女,仙棹難勝骨重人。不似鏡湖廉使出,高檣大艑鬧驚春。
悼亡
重裘暖帽寬氈履,小閣低窗深地爐。身穩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無。
細雨闌珊眠鷺覺,鈿波悠漾并鴛嬌。適來會得荊王意,只為蓮莖重細腰。
仙家種此充朝食,葉葉枝枝造化力。去年見時似鶴高,今年蕭騷八九尺。不同矮檜終委地,定向晴空倚天碧。
來雁。可憐瘦損蘭成。此友人張叔夏贈余之作也。余不能記憶,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戲作碧梧蒼石,與冶仙西窗夜坐,因語及此。
樓壓重城萬井低,星從天闕下分輝。傷心風月詩應瘦,滿眼桑麻春又肥。山到東南皆屹立,水流西北竟同歸。倚闌莫問齊梁事,斷石凄涼臥落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