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重素的詩詞(909首)

    641 《贈張先生》 宋·范仲淹

    應是少微星,又云嚴君平。
    浩歌七十馀,未嘗識戈兵。
    康寧福已大,清靜道自生,邈與神仙期,不犯寵辱驚。

    642 《覽秀亭詩》 宋·范仲淹

    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
    謝公創危亭,屹在高城頭。
    盡覽洲中秀,歷歷銷人憂。
    作詩刻金石,意垂千載休。

    643 《送徐登山人》 宋·范仲淹

    重君愛詩書,孜孜不知老。
    白發末理生,惟談圣人道。
    愛君妙山水,所得是神氣。
    尺素寫林巒,邈有千里意。

    644 《山舍小軒有石竹二叢鬨然秀發因成二章》 宋·林逋

    青簾有酒不妨賒,素壁無詩未足夸。
    所重晚芳猶在日,可關秋色易為花。
    深枝苒苒妝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
    莫管金錢好行市,寂寥相對是山家。

    645 《浪淘沙·修竹間青松》 宋·無名氏

    修竹間青松。
    翠影重重。
    道家樓閣白云中。
    隔岸紅塵飛不到,水浸寒空。
    此景與誰同。
    洞口仙翁。
    素琴彈罷倒金鐘。
    笑傲煙霞無一事,明月清

    646 《定風波》 宋·無名氏

    素箋封了還重拆。

    647 《燭影搖紅·金菊初開》 宋·無名氏

    金菊初開,玉蟾新滿升天皎。
    重陽佳致始恢弘,圓鑒亭亭照。
    上界中央奮矯。
    桂花鮮、云收八表。

    648 《百字歌/自度曲》 宋·無名氏

    庚金入伏,細推來、明日又還三五。
    見說帥垣佳氣藹,天降崧神生甫。
    禮樂詞章,甲兵韜略,素備文兼武。
    稱觴華旦,頌聲交贊臺府。

    649 《錦堂春·話衷腸》 宋·無名氏

    話衷腸。
    悟南柯一夢黃梁。
    破繁華、云龕布素,認宗派、返照回光。
    憑慧劍、揮開愛網,橫藜杖、擊碎塵寰。

    650 《惜寒梅·看盡千花》 宋·無名氏

    看盡千花,愛寒梅暗與、雪期霜約。
    雅態香肌,迥有天然淡泊。
    五侯園囿姿游樂。
    憑闌處、重開繡幕。

    651 《婆羅門/婆羅門引》 宋·無名氏

    江南地暖,數枝先得嶺頭春。
    分付似、翦玉裁冰。
    素質偏憐勻澹,羞殺壽陽人。
    算多情留意,偏在東君。

    652 《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 宋·梅堯臣

    淮上一相遇,憶在京都時。
    雖驚歲月換,未改松桂姿。
    童侍兩三人,瓶錫相與隨。
    自言東越來,篋中多好詩。

    653 《依韻答宋中道》 宋·梅堯臣

    朝回思見子,疲馬不及換。
    入門呼僮仆,雞犬屢鳴嚾。
    中廚尚青煙,知未畢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餒固已慣。

    654 《答江十鄰幾》 宋·梅堯臣

    蔡州雖非遐,作書素所懶。
    春風領燕來,得君詞款款。
    燕回須在秋,此報莫言緩。
    何日見嵇康,重彈廣陵散。

    655 《擬玉臺體七首其七領邊繡》 宋·梅堯臣

    出門重新制,纖手行自整。
    愿作花工兒,長年承素頸。

    656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宋·梅堯臣

    孤素發殘枝,非關比眾遲。
    殷勤勝菖葉,重疊為農時。

    657 《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 宋·梅堯臣

    始謫夷陵日,當居建德年。
    一書冤逐客,四詠繼稱賢。
    自謂臨江徼,相逢莫我先。
    白醪封畫榼,素鯉養泓泉。

    658 《和江鄰幾詠雪二十韻》 宋·梅堯臣

    十一月將雪,寒誰計有無。
    云橫凍鵬翼,霰集泣蛟珠。
    萬里風為使,千門玉作樞。
    縞衣來自鄭,濤鷺卷從吳。

    659 《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 明·高啟

    八月望夜天如藍,海色卷霧山收嵐。
    玉盤元沉龍窟底,忽起萬丈誰能探。
    初來空中光尚濕,霜娥寒鬢風旂嵒。
    人言一年此最好,金精水氣秋相涵。

    660 《病中書事上集賢錢侍郎》 宋·王禹偁

    妻兒慣蔬素,仆馬任龍鍾。
    一榻渾無物,孤琴對病容。
    風翻簾影亂,旱減井痕重。
    幽寂誰為伴,扶行賴瘦筇。

    * 關于重素的詩詞 描寫重素的詩詞 帶有重素的詩詞 包含重素的古詩詞(90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