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重親的詩詞(1310首)
48
《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 唐·皎然
外學宗碩儒,游焉從后進。
恃以仁恕廣,不學門欄峻。
著書裨理化,奉上表誠信。
探討始河圖,紛綸歸海韻。
親承大匠琢,況睹頹波振。
錯簡記鉛槧,閱書移玉鎮。
曷由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54
《小重山令(趙郎中謁告迎侍太夫人,將來都下·予喜,為作此曲)》 宋·姜夔
寒食飛紅滿帝城。
慈烏相對立,柳青青。
玉階端笏細陳情。
天恩許,春盡可還京。
鵲報倚門人。
安輿扶上了,更親擎。
看花攜樂緩行程。
爭迎處,堂下拜公卿。
55
《木蘭花慢(虎丘陪倉幕游·時魏益齋已被親擢,陳芬窟、李方庵皆將滿秩)》 宋·吳文英
紫騮嘶凍草,曉云鎖、岫眉顰。
正蕙雪初銷,松腰玉瘦,憔悴真真。
輕藜漸穿險磴,步荒苔、猶認瘞花痕。
千古興亡舊恨,半丘殘日孤云。
59
《公子重耳對秦客》 先秦·佚名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于斯,得國恒于斯。
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辭焉。
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
60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 關于重親的詩詞 描寫重親的詩詞 帶有重親的詩詞 包含重親的古詩詞(13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