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重義人的詩詞(499首)

    441 《游陳氏園有感》 元·楊維楨

    陳家園,野塘基。
    千金花錦地,千年子孫期。
    歷歲未半百,池臺生櫓葵。
    紅樓在西家,無址遙相移。

    442 《送京西運使周度支》 宋·強至

    公持使臺柄,行矣過鄉關。
    自昔捐繻處,于今擁節還。
    素推仁義本,將底輸賦閒。
    惠足躋民富,威先變吏頑。

    443 《風雩亭詞》 宋·張栻

    眷麓山之面隩有弦誦之一宮。
    郁青林兮對起,背絕壁之穹隆。
    獨樵牧之往來,

    444 《秘閣鄭公移節鄉部置酒餞別詩以侑之》 宋·張栻

    嗜僻寡同好,意合難語離。
    傾蓋今年年,盍簪愜心期。
    況復王事可,退食陪委蛇。
    窺君肺腑中,落落無藩籬。

    445 《再次林郎中韻》 宋·陳造

    幾年塊處斷足音,日詠楚歌常林。
    朋知久矣張邴我,矻矻抱甕如漢陰。
    末路面顏殊自笑,故人情義無深。
    桑榆可收倚君重,表表玉立行班心。

    446 《謝孫奉職惠胡德墨》 宋·陳師道

    奚李風流盡,法傳外諸孫。
    常山陳贍子,懷抱自高攑。
    孰云勝潘翁,惟眉山公言。
    四海未盡試,一變歸九原。

    447 《送范穎胄》 宋·李石

    君之家為夔龍氏,龍之威神爪牙利。
    豈肯因人下求食,拿攫風雷隨所嗜。
    問君世學今幾傳,翰墨諸仙侈名位。
    后來諸孫穎與路,元佑衣冠相整治。

    448 《夜讀韓子蒼文二首》 宋·李石

    二河忠義雪山重,元佑何由見古風。
    一月群星雖晚出,斯人尚可殿諸公。

    449 《送劉元圭》 宋·李流謙

    犯寒過我喜仍驚,節物崢嶸更遠程。
    劇飲投車輕十日,細談剪燭易三更。
    故人高義千鈞重,久客歸心一認竹。
    為語溪翁好相念,時將蓑笠曬春晴。

    450 《游安樂道院》 宋·李流謙

    美璞出叢阜,徑寸藏尺水。
    堂堂大導師,鐘靈此其地。
    荒坑名老君,故老說遺事。
    仙佛勢不敵,北面昔所試。

    451 《和曾少卿婺學建稽古閣三賢堂》 宋·姜特立

    君侯敏手鎮星城,杰閣巍堂指日成。
    經籍大恢新教化,英賢重振舊聲名。
    勢雄三洞雙溪境,義動千秋萬古情。
    一唯家傳人供仰,盍將此道覺諸生。

    452 《送伯中弟尉新喻》 宋·樓鑰

    伯父盛德人,伯中實暮子。
    不惟能象賢,氣貌亦相似。
    幼日讀父書,結字得皮髓。
    粹然金玉姿,少日期千里。

    453 《秦侯不調累年識者嘆息茲以規恢秘略親簡上知》 宋·楊冠卿

    天驕飽肉氣勇決,憶昨彎弧射漢月。
    玉關保障烽燧驚,豺狼塞路人蹤絕。
    將軍方著從事衫,指揮義士征河南。
    設奇間道依嵩谷,百戰崎嶇不解驂。

    454 《讀杜工部集》 宋·楊冠卿

    平生忠義不忘君,末路升沈付九原。
    千古神交真未泯,一時人事可重論。
    摩挲醉眼朝廷在,消息他鄉弟妹存。
    獨閱遺編堪墮淚,秋窗燈火雨昏昏。

    455 《莘夫再用前韻作詩謝余過其居復用韻答之》 宋·趙蕃

    鹽車驥服駕罷牛,政使斯人此佐州。
    大策本收經濟用,三年何有課程留。
    愛其義重云天薄,憐我詩窮肺腑搜。
    子見懸知問何似,為言歸決夢成游。

    456 《再呈伯潛》 宋·趙蕃

    政爾羞余子,胡然說故家。
    人方笑藍縷,君乃不疵瑕。
    厚義重縞紵,空言非笠車。
    委思精絕處,百鏈出披沙。

    457 《賀吳仲權召試館職》 宋·趙蕃

    重為湖外別,難寄日邊書。
    詎取疏風義,欣聞有詔除。
    圖書天祿閣,文陳玉堂廬。
    秘記資讐校,人材務養儲。

    458 《齊云樓》 宋·葉適

    天下雄諸侯,蘇州數一二。
    都會自昔稱,陪京今也貴。
    奕奕撰重樓,岧岧立平地。
    虛景混空蒼,囂聲收遠肆。

    459 《虞萬州生日》 宋·魏了翁

    初度相望十日期,一尊無路扣江扉。
    羈人職事門重鍵,堆案文書山四圍。
    未辦五千余卷讀,空慚三十九年非。
    遙思道義賓朋集,夢作滄江鷗鷺飛。

    460 《上已領客》 宋·魏了翁

    流觴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為良辰。
    山陰坐上皆豪逸,長安水邊多麗人。
    臨流有許豪與麗,元無一個能知津。
    韓嬰何憑指溱洧,束晳胡據誣周秦。

    * 關于重義人的詩詞 描寫重義人的詩詞 帶有重義人的詩詞 包含重義人的古詩詞(4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