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采的詩詞(769首)

    321 《以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韻賦十首》 宋·方回

    九日已過一,嘉菊無人
    晴軒醉余芳,賴有我輩在。
    胸著酒斗許,意闊浩如海。
    誰能起九原,共與推千載。
    兒女較唇舌,我豈爾能凂。

    322 《以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韻賦十首》 宋·方回

    我詩無所師,意略與古同。
    篆士見之笑,寒苦啼秋蟲。
    菊忽見山,不辨南與東。
    奇句忽天來,目斷孤征鴻。
    豈有學圣賢,而不忍饑窮。

    323 芹亭》 宋·方蒙仲

    百年亭子一朝新,三舍先生遇拂塵。
    城里看花多處所,此中只待芹人。

    324 真洞》 宋·郭印

    竹洞深深處,斯游契真。
    故來非俗客,同道是幽人。
    日暗能休影,風清不受塵。
    行行無限意,滿目漲修筠。

    325 菊》 宋·黃庚

    籬東閑菊,三徑碧苔深。
    曉露冷雙屐,秋風香一襟。
    餐英供小酌,嗅蕊伴清吟。
    會得悠然處,方知靖節心。

    326 蓮女》 宋·黃庚

    越女蘭舟泛綠漪,蓮花露濕紅衣。
    萬荷影裹歌聲過,驚起鴛鴦貼水飛。

    327 《朝卷耳行》 宋·釋文珦

    卷耳,于陵于岡。
    取葉存根,以備酒漿。
    嗟我懷人,在彼遐方。
    閔其勤勞,寤寤弗忘。

    328 菖蒲》 宋·釋文珦

    雁蕩高寒處,穿云得來。
    豈能同野草,容易有花開。
    瘦節偏宜石,纖叢不受埃。
    幽人知爾性,曉澗汲泉杯。

    329 藥徑》 宋·釋文珦

    芭歸來跡已陳,真風千古蛻凡塵。
    細看舊徑青青草,猶是仙人醉里春。

    330 芙蓉》 唐·李世民

    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航。
    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
    游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
    蓮稀釧聲斷,水廣棹歌長。
    棲烏還密樹,泛流歸建章。

    331 《相和歌辭·桑》 唐·郎大家宋氏

    春來南雁歸,日去西蠶遠。
    妾思紛何極,客游殊未返。

    332 《相和歌辭·桑》 唐·王建

    鳥鳴桑葉間,葉綠條復柔。
    攀看去手近,放下長長鉤。
    黃花蓋野田,白馬少年游。
    所念豈回顧,良人在高樓。

    333 《相和歌辭·張靜婉蓮曲》 唐·溫庭筠

    蘭膏墜發紅玉春,燕釵拖頸拋盤云。
    城西楊柳向嬌晚,門前溝水波潾潾。
    麒麟公子朝天客,珮馬珰珰度春陌。

    334 《相和歌辭·菱曲》 唐·儲光羲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
    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云夢田。
    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還。

    贊美婦女

    335 《雜曲歌辭·桑》 唐·佚名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
    長驅千里去,一舉兩蕃平。
    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336 《雜曲歌辭·楊下桑》 唐·佚名

    飛絲惹綠塵,軟葉對孤輪。
    今朝入園去,物色強看人。

    337 《奉和圣制送十道訪使及朝集使》 唐·張九齡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課最力已陳,賞延恩復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回竹符,分鑣揚木鐸。

    338 《送丹陽訪》 唐·徐安貞

    郡縣分南國,皇華出圣朝。
    為憐鄉棹近,不道使車遙。
    舊俗吳三讓,遺風漢六條。
    愿言除疾苦,天子聽歌謠。

    339 菱詞》 唐·儲光羲

    濁水菱葉肥,清水菱葉鮮。
    義不游濁水,志士多苦言。
    潮沒具區藪,潦深云夢田。
    朝隨北風去,暮逐南風旋。

    340 《奉和韋判官獻侍郎叔除河東訪使》 唐·儲光羲

    天卿小冢宰,道大名亦大。
    丑正在權臣,建旟千里外。
    楚山俯江漢,汴水連譙沛。
    兩持方伯珪,再轉諸侯蓋。

    憂國憂民婦女諷刺

    * 關于采的詩詞 描寫采的詩詞 帶有采的詩詞 包含采的古詩詞(76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