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采花蜂的詩詞(92首)

    41 《瑞鷓鴣(詠桃花菊)》 宋·史鑄

    底事秋英色厭黃。
    喜行春令借紅妝。
    謝天分付千年品,特地攙先九日香。
    陶令駭觀須把酒,崔生瞥見誤成章。
    蜂情蝶思兼迷了,采蕊還如媚景忙。

    豪放寫景傷懷

    42 《小隱自題》 宋·林逋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余。
    鶴閒臨水久,蜂懶采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43 《贈逸民詩 九》 南北朝·蕭衍

    仲節猶嫩。
    春色始嬌。
    湛露未晞。
    輕云已消。
    綠竹猗猗。
    紅桃夭夭。
    香氣四起。
    英蘂六搖。
    蜂開采花。
    雀戲新條。

    44 《雜興五首》 宋·艾性夫

    蟻國槐為穴,蜂衙蜜作房。
    采花與旋磨,辛苦知尊王。
    胡為梟獍生,思食父母腸。
    彼微有尊卑,此大相滅亡。
    物情有不齊,使我心憂傷。

    45 《采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 宋·歐陽修

    春深雨過西湖好
    百卉爭妍
    蝶亂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間
    水闊風高揚管弦

    46 《蚋》 宋·劉克莊

    蚓穿槁壤及黃泉,蜂采花房與柳綿。
    微蚋么麼殊嗜好,以醯為蜜甕為天。

    47 《白鶴觀》 宋·洪咨夔

    缺唇丹井應千尺,禿頂靈杉恰百圍。
    鶴去不聞人下子,黃蜂無數采花歸。

    48 《小憩上庵》 宋·鄭清之

    竹邊深靜納新晴,瘦策徐行足力輕。
    曲檻負墻塵不到,游蜂時寄采花聲。

    49 《浣溪沙》 宋·吳潛

    最好荼縻白間黃。
    消他蜂蝶采花忙。
    春殘紅粉厭梳妝。
    畢卓正思身夜甕,劉章底用令秋霜。
    今宵幃枕十分香。

    50 《滿庭芳 勸道友》 元·馬鈺

    憐妻愛妾,憂兒愁女。
    一心千頭萬緒。
    競利爭名來往,豈曾停住。
    如蜂采花成蜜,謂誰甜、獨擔辛苦。

    51 《養家苦》 元·馬鈺

    養家苦,似蜂虔。
    采花成蜜為誰甜。
    肯堤防,蛛網粘。
    修行好,做風虔。
    舌生津液玉漿甜。
    溉黃芽,無惹粘。

    52 《茉莉花二首》 宋·陶弼

    海客園林珠樹木,水仙賓從玉簪裳。
    錦桃每用紅絲樓,蜂采須成白蜜房。

    53 《醉中天·詠大蝴蝶》 元·王和卿

    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
    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
    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詠物

    54 《次韻蘇公翰林贈同職鄧溫伯懷舊作》 宋·晁補之

    雪堂蜜酒花作醅,教蜂使釀花自栽。
    堂前雪落蜂正蟄,恨蜂不采西山梅。
    漫浪飲處空有跡,無酒可沃胸崔嵬。
    不知幾喚樊口渡,五見新歷頒清臺。

    55 《宮詞一百首》 唐·王建

    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
    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
    上得青花龍尾道,側身偷覷正南山。

    女子宮怨

    56 《食蓮子》 宋·楊萬里

    蜂不禁人采蜜忙,荷花蕊里作蜂房。
    不知玉蛹甜於蜜,又被詩人嚼作霜。

    57 《蠟梅三絕》 宋·陳棣

    蜂采群芳釀蜜房,釀成猶作百花香。
    化工卻取蜂房蠟,剪出寒梢色正黃。

    58 《病中書懷呈友人》 唐·溫庭筠

    逸足皆先路,窮郊獨向隅。
    頑童逃廣柳,羸馬臥平蕪。
    黃卷嗟誰問,朱弦偶自娛。
    鹿鳴皆綴士,雌伏竟非夫。

    59 《宣城書懷》 宋·朱翌

    高爽清涼郡,登臨佳麗都。
    上連三蜀重,旁挾兩淮趨。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艫。
    新林天際浦,青草柳邊湖。

    60 《紫陌行》 明·韓上桂

    圣朝明日麗中天,漢代祥云接御煙。
    百二關河開錦繡,三千龍虎護幽燕。
    幽燕士女多婉孌,洛渭風塵同眷戀。
    但學吹簫駕碧空,豈惜鳴鑾買歌扇。

    * 關于采花蜂的詩詞 描寫采花蜂的詩詞 帶有采花蜂的詩詞 包含采花蜂的古詩詞(9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