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鄭環的詩詞(55首)

    21 《鄭彥能求擬江亭詩》 宋·晁補之

    亭下流泉三畝隘,誰擬西江晴一派。
    桃李佳名聞昔人,此言雖小可喻大。
    寧非逐楚憔悴身,當是羊裘傲漢人。
    避世墻東王君公,五經紛綸井大春。

    22 《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絕因為同》 宋·劉子翚

    劇談世事灞河濱,奇骨環姿兩絕倫。
    卻訝秦無豪杰至,坐中捫虱定何人。

    23 《雪后出西偏門迓鄭安撫》 宋·項安世

    四郊殘雪未成泥,十里籃輿雜馬蹄。
    道上行人梭樣織,日邊云氣剪相齊。
    山圍鏡野成環玦,東折冰河散璧珪。
    獨立跨河橋上望,共誰同說馬公堤。

    24 《鄭倅生辰》 宋·陳棣

    柯山插空天為隣,飛仙窟宅無纖塵。
    降塵孕秀神所相,豈但崧高生甫申。
    笑別方壺離紫府,道骨清標映華組。
    二十八宿羅心胸,霽月光風映眉宇。

    25 《和鄭樞山竹夫人韻》 宋·黃庚

    玉環傾國起胡兵,有色終污后世名,九夏專房何在貌,一身空洞若為情。
    寵名本自無心得,婦節從來澈骨清。
    愁見婕妤秋后扇,共懷幽恨幾時平。

    26 《游塵外亭呈妙喜老師陳元器鄭叔茂沈季誠》 宋·張九成

    我本山中人,推出塵寰里。
    鳥囚不忘飛,今日乃來此。
    長江流吾前,列岫環其趾。
    豁然萬古心,攬之不盈袂。
    同來二三友,秀句粲玉齒。
    中有奇道人,機鋒如建水。
    此境到吾徒,成一段奇事。

    27 《雜詩六首》 唐·李華

    黃鐘叩元音,律呂更循環。
    邪氣悖正聲,鄭衛生其間。
    典樂忽涓微,波浪與天渾。
    嘈嘈鴟梟動,好鳥徒綿蠻。

    28 《詠史十一首》 唐·李華

    昂藏獬豸獸,出自太平年。
    亂代乃潛伏,縱人為禍愆。
    嘗聞斷馬劍,每壯朱云賢。
    身死名不滅,寒風吹墓田。

    29 《后湖》 唐·元稹

    荊有泥濘水,在荊之邑郛。
    郛前水在后,謂之為后湖。
    環湖十馀里,歲積潢與污。
    臭腐魚鱉死,不植菰與蒲。

    羈旅思親

    30 《寒食節日寄楚望二首》 唐·溫庭筠

    芳蘭無意綠,弱柳何窮縷。
    心斷入淮山,夢長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當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紅換幽圃。

    31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32 《窯頭坯歌》 唐·呂巖

    窯頭坯,隨雨破,只是未曾經水火。
    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
    棱角堅完不復壞,扣之聲韻堪磨鐫。

    詠史

    33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簡要,裴楷清通。
    孔明臥龍,呂望非熊。
    楊震關西,
    丁寬易東。

    34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35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36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37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38 《西都賦》 兩漢·班固

    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
    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
    眾流之隈,汧涌其西。

    敘事議論

    3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40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清·梁啟超

    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盡瘁國事不得志,斷發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皇。
    少年懸弧四方志,未敢久戀蓬萊鄉。

    * 關于鄭環的詩詞 描寫鄭環的詩詞 帶有鄭環的詩詞 包含鄭環的古詩詞(5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