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郎行路的詩詞(382首)

    161 《金縷曲/賀新郎》 宋·劉辰翁

    吾鬢如霜蕊。
    自江南、西風塵起,倒騎禿尾。
    舊日汾陽中書令,何限門生兒子。
    到今也、陸沈草昧。

    162 《金縷曲/賀新郎》 宋·劉辰翁

    問何年種植。
    獨成蹊、秾花爛漫,錦開千步。
    花下老人猶記我,不似那回賞處。
    并吹卻、道邊謝墅。

    163 《再次前韻呈林郎中五首》 宋·陳造

    坎流行止忌株守,敢薄紳笏高山林。
    平時交期車合轍,回首夷路鶴鳴陰。
    窮鳥低摧客吟苦,九虎眈視天門深。
    南道主人推轂手,賴君未遣灰吾心。

    164 《再次林郎中韻》 宋·陳造

    幾年塊處斷足音,日詠楚歌常林。
    朋知久矣張邴我,矻矻抱甕如漢陰。
    末路面顏殊自笑,故人情義無深。
    桑榆可收倚君重,表表玉立行班心。

    165 《江邊行貽趙彥成》 宋·李新

    江頭舊路楓林遠,長笛欺梅紅尚淺。
    榿茅破樹綠無余,水霧團空寒不展。
    髯郎雙鬢春山青,眼光射客詞如云。
    卻恐抱書移席去,竹風吹雨更愁人。

    166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 宋·曾協

    接壤西東似犬牙,一時迎送使君車。
    應憐壯歲棠陰在,未覺神京驛路賒。
    飛觀慣看涼月掛,層樓將見瑞云遮。
    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

    167 《晚行田間書事三首》 宋·趙蕃

    郎罷肩犂稚子前,牛和熟路不須牽。
    歸來飯倒羹初糝,洗腳還將草履穿。

    168 《呈曾侍郎逮》 宋·趙蕃

    思人機作訪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刪。
    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后來遭百艱。
    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顏。

    169 《上湖廣總領趙郎中》 宋·曹彥約

    春風湓浦駐行軒,獨許愚儒夜叩關。
    六路方迎新遣使,五年猶念舊登門。
    薄緣未許南樓分,歸夢唯驚丙夜魂。
    幸自秋江好天色,一帆風月際真源。

    170 《青山高為宋郎中德之作》 宋·程公許

    青山高,六六峰。
    遙鐫嵽葉千萬仞,斗起西南天半空。
    蒸嵐噴薄不得泄,翠屏掩靄深幾重。
    不知丹梯委曲到何許,飛樓杰觀縹緲疑神功。

    171 《吳季謙侍郎送家釀香絕無灰得未曾有戲成報章》 宋·岳珂

    義豐愛酒憎官壺,日長忍渴呼酷奴。
    自言畏灰如畏虎,有酒不向官坊酤。
    當家香泉世無比,米潔曲甘醇且美。
    釀時不著一點灰,滿酌寒泉挹清泚。

    172 《賀新郎·月轉宮墻曲》 宋·姚勉

    月轉宮墻曲。
    六更殘、鑰魚聲亮,紛紛袍鵠。
    黼坐臨軒清蹕奏,天仗綴行森肅。
    望五色、云浮黃屋。

    173 《李郎中有詩謝寄藤杖仍次韻答之》 宋·何夢桂

    海南覓得古藤枝,持與詩人杜牧之。
    紫貝斑文鞭更爛,赤龍蒼骨蛻尤奇。
    路無夷險終全節,用有行藏一任時。
    非但與君扶腳力,鏦蛟剸虎要支持。

    174 《次韻曾侍郎》 宋·張镃

    世上曾誰歌白雪,慨嘆風人聲屢咽。
    旋蟲時叩豈無聞,盡發宮商方應節。
    江西源正非旁流,文清詩名不易收。
    師承吏業特余事,一門玉律夸中州。

    175 《和李夷行游西溪醉歸》 宋·李復

    輕輿共登大堤路,左手持螯不問數。
    風回驚怨落紅飛,把酒臨溪倚花樹。
    杯中神物換凡骨,直欲呼云上天去。
    茂陵劉郎老更癡,夜守銅盤飲寒露。

    176 《向侍郎無熱軒》 宋·釋宗杲

    勇猛精進過量人,號曰薌林大居士。
    住無變易真實處,而常順行諸佛法。
    不作世間顛倒業,成辨出世勝方便。
    而能於此方便中,幻出難思諸境界。

    177 《題寒草巖》 宋·孫應時

    寒草巖前春鳥啼,桃花無數點清溪。
    我行已到神仙窟,不比漁郎此路迷。

    178 《前出師表》 兩漢·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初中文言文古文觀止勵志勸勉

    179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180 《瀧岡阡表》 宋·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古文觀止寫人父母

    * 關于郎行路的詩詞 描寫郎行路的詩詞 帶有郎行路的詩詞 包含郎行路的古詩詞(38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