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那知的詩詞(2311首)

    661 《題白龍洞三首》 宋·趙蕃

    瘦竹依奇石,流清照古梅。
    那知道傍舍,遽絕眼中埃。
    肯憚巾沖雨,深防屐破苔。
    病來無腳力,一為上崔嵬。

    662 《漫興十一首》 宋·趙蕃

    釣發關余謂吉徵,長年三老爾何憑。
    那知我本江湖士,失腳東來亦墮罾。

    663 《芙蓉道間二首》 宋·趙蕃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劍或鳥獸,令我左右煩窺覘。
    平生退之南山句,為渠持騁筆力嚴。
    那知刻畫果辦此,造物至是無留殮殲。

    664 《過王宗臣允元園廬三首》 宋·趙蕃

    大梁城里王居士,園有江南數種梅。
    亂后只疑隨刼火,那知移向此間來。

    665 《送梁仁伯赴江陵丞三首》 宋·趙蕃

    君搴澧之蘭,我擷沅之茝。
    邂逅桃花源,一笑若相待。
    那知青草湖,追隨復連載。
    南浦問何邊,冰溪復安在。

    666 《挽施文叔三首》 宋·趙蕃

    資福我跨蹇,智門分命車。
    那知畢世隔,但惜數年疏。
    此士豈復有,余生誰與居。
    遺文好收拾,驥子記憐渠。

    667 《木犀四首》 宋·趙蕃

    浪說西京斗大花,赤欄青幄五侯家。
    那知林下余幽物,雨打風吹不怨嗟。

    668 《元日寄成父四首》 宋·趙蕃

    客里那知歲月遷,梅花報我又今年。
    蘭溪橋下扁舟泊,把筆題詩意網然。

    669 《次韻張王臣既晴復雨欲去尚留見示且以識別二》 宋·趙蕃

    逾月能連雨,今晨少散陰。
    病寬游子念,愁豁老農心。
    始慮春成旱,那知夏苦淫。
    舉頭問白日,恇怯一何深。

    670 《貴溪出陸》 宋·趙蕃

    舍舟覓籃輿,意欲避搜句。
    那知花草香,不減江山助。
    霏霏霧將斂,兀兀村又度。
    長卿故倦游,征夫問前路。
    歸歟亦何為,時哉正農務。

    671 《寄成父》 宋·趙蕃

    屢約過茅舍,終成覓順舟。
    書來勤問訊,病去苦淹留。
    邂逅行人往,丁寧藥物求。
    那知空悵望,直恐遂沈浮。

    672 《寄施進之》 宋·趙蕃

    我游尖峰回,一步成數憩。
    仰攀松夭矯,俯睨石贔屭。
    路窮入平野,飛鳥迎決眥。
    廬舍半茅瓦,阡陌相櫛比。

    673 《寄題山居》 宋·趙蕃

    山居為山可所如,非灊非皖非匡廬。
    問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當檐屹立幾丈余,亦有竹樹相盤紆。
    朝聽鶴吟暮猿呼,那知門外臨通衢。

    674 《又簡張王臣》 宋·趙蕃

    留落殊方少故人,豈其再見愈情親。
    幾因高論興衰颯,頻藉深杯慰苦辛。
    只道朝天在長夏,那知奉檄又殘春。
    未聞行日先惆悵,君復何憂慨此身。

    675 《子暢尉曹秩滿侍親攝戶掾于上饒賦詩二首以送》 宋·趙蕃

    游君父子間,情誼等骨肉。
    那知三年度,但謂一日足。
    今晨復何事,溪頭有行舳。
    臨別慘莫言,裴回謾瞻矚。

    676 《比作詩從成父索不老泉并簡子進昆仲今日成父》 宋·趙蕃

    閑居顧合親杯勺,醉后無人怪疎略。
    所嗟故舊不可同,往往茅齋成獨酌。
    兒曹癡疾故我問,問我嗜此有何樂。
    那知是鄉疆場寬。

    677 《從歐陽全真借觀陳擇之蜀中詩題其后》 宋·趙蕃

    書去方懷蜀道長,寄憶未達忽傳亡。
    那知今夕辰陽郡,灑淚殘詩十數章。

    678 《伏日》 宋·趙蕃

    熱苦應伏至,風清非雨祥。
    那知潦未退,遽與旱相望。
    荷損無裳被,菊枯愆糗芳。
    農夫還噍我,汝事異吾忙。

    679 《清明懷成父》 宋·趙蕃

    只道今年寒食晴,那知風雨在清明。
    異鄉逢節自感動,何況此身今老生。
    為底輕辭墳墓去,不敢回首弟兄情。
    悠然強作江東望,云涌如山白浪橫。

    680 《是夕再題》 宋·趙蕃

    只道陰能蔽,那知吹忽開。
    蕭蕭故差勝,皎皎適何來。
    起看寧辭倦,放吟無自哀。
    雖然不可久,白露點蒼苔。

    * 關于那知的詩詞 描寫那知的詩詞 帶有那知的詩詞 包含那知的古詩詞(23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