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遙心的詩詞(1898首)
121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道高人世禮周旋,語默如癡似不言。
冼滌要教心地靜,狐疑扔類水萍翻。
經書說盡修真理,歲月休防罷引援。
雅合無為深見識,陰陽去住促寒暄。
122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道者強名立,清虛隱顯深。
欲行千里路,別探一般心。
景象空天遠,何勞意馬尋。
玄談通智慧,曩動至從今。
123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道者強名立,清虛隱顯深。
欲行千里路,別探一般心。
景象空天遠,何勞意馬尋。
玄談通智慧,曩動至從今。
124
《逍遙詠》 宋·宋太宗
虎龍本屬木,白虎作華池。
水炎恒為則,陰陽造化遲。
清心常積德,凡眼豈能知。
君子聽吾喻,神明勿喑欺。
125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逍遙利樂認天真,心印深藏喻海津。
法須求經里字,無緣勞問洞中人。
研窮道德從何入,清凈玄通馭物親。
此語苞含堪賞詠,丹臺羽客善鋪陳。
126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逍遙理路達三清,非是尋常取次名,此語不宗凡見識,籠羅大象顯昭明。
傍通照料周遮遠,異境凡從智慧生。
方丈室中誰口默,真心傳受一般平。
12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利鈍猶根性,無緣枉用心。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巧拙高含識,輕浮力不任。
大乘通語默,稽古便知今。
12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先賢所誡恐心邪,不說神明道理耶。
豈信爐中生白雪,是非汞內產丹砂。
華池自有延齡藥,龍虎相逢王幾家。
十月陰陽須滿足,馀殘審細勿教差。
12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紫陌紅塵里,貪名利好爭。
世情皆擾攘,大道甚縱橫。
弦直終無曲,心邪自不平。
若能如遂意,后學法先生。
130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玄門至道故無涯,自是人心所見邪。
智識未能通大藥,豈將容易擬榮家。
千年圣境何虛謬,百劫曾修不用遮。
龍虎欲成堪煉鼎,勿為利路亂交加。
132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玄機圣境謾勞心,何似窮研道理深。
升降自然隨我命,莫教虛度幾光陰。
幾人達得幽閑趣,如樹爭高力不任。
暗里差殊終墜墮,神仙尚恐有飛沈。
133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經心玄妙理,道德念陰符。
九轉金丹鼎,三才玉匱書。
恒常皆隱秘,達者見清虛。
倏忽神明意,先賢覺自愿。
134
《逍遙詠》 宋·宋太宗
精心求一善,一善許相宗。
利物無窮盡,分明理道通。
正邪名恍惚,曉悟見真空。
象外行持法,玄言顯圣功。
135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非來非去亦非忙,所是凡為自短長。
專志比徒歸一等,誰知禮度畏三光。
相傳只要達真境,勿說辛勤卻易傷。
授得道心皆語默,四時八節順陰陽。
136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漸省虛名理,真求一味清。
目前皆是景,心內蘊長生。
白露秋催促,紅花葉自輕。
物情歸即悟,疑滯兩無成。
137
《逍遙詠》 宋·宋太宗
巔峰一望水深潭,誰解緣情語話堪。
暗室自開明日月,道心奇異老山奄。
研窮妙理真消息,誡忌先賢讓不貪。
稽古尚為今法則,愚蒙太甚苦談談。
138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非人口似瀉汾河,此輩塵中有甚多。
心恨貌恭無定止,舌夸端正亂乖訛。
為官善政身榮祿,利劍休教石上磨。
立待滿盈船陷水,惡風從被海神拖。
139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棲心隱逸故非常,大約恒持要久長。
清凈好為皆是益,周旋理度審安詳。
法乾馭物須平穩,順日成功自酌量。
倏忽之間堪疋配,臨時巧拙見圓方。
140
《逍遙詠》 宋·宋太宗
貪染猶來理不通,虛勞歲月面西東。
從前自是凡心別,利益須歸上帝功。
洞府名高同景致,塵泥蹤跡莫知空。
去非但向鉛中作,變化飛騰大道雄。
* 關于遙心的詩詞 描寫遙心的詩詞 帶有遙心的詩詞 包含遙心的古詩詞(18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