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遺魄的詩詞(104首)
61
《田家雜興》 明·秦約
猗猗魯桑條,籊々湘竹竿。
并舍掩映之,客來相與看。
薄暮墟囿中,清宴有遺歡。
弋鳧未用罝,烹鯉且登柈。
靈河素魄流,斗柄長闌干。
明朝還醉醒,毋辭共盤桓。
¤
62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66
《蔡氏哀詞》 宋·秦觀
惟夫人之高誼兮,真一時之女英。
既富有此好德兮,又申之以令儀。
帶幽蕙之縹緲兮,佩明月之陸離。
人自操舍之不一兮,雅獨取善以自持。
67
《出塞曲》 宋·陸游
千騎為一隊,萬騎為一軍,朝踐狼山雪,暮宿榆關云。
將軍羽箭不虛發,直到祁連無雁群。
隆隆春雷收陣鼓,蜿蜿驚蛇射生弩。
落蕃遺民立道邊,白發如霜淚如雨。
68
《送曾學士赴行在》 宋·陸游
二月侍燕觴,紅杏寒未拆;四月送入都,杏子已可摘。
流年不貸人,俯仰遂成昔。
事賢要及時,感此我心惻。
欲書加餐字,寄之西飛翮。
69
《進德》 宋·陸游
進德工夫在日新,正如更歷自知津。
迷時誤認毒為藥,定後始知天勝人。
四壁不妨身落魄,萬夫誰敵膽輪囷?遺經在匱君毋厭,燈火青熒漸可親。
70
《送劉子思往衡湘》 宋·楊萬里
浩齋先生第一孫,秀峰後進第一人。
向來著論三分國,喚起阿瞞戮奸魄。
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羅蜀錦遺道側。
洞庭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石廩與祝融。
歸來定有驚人句,肯寄江西道院翁。
71
《高沙道中》 宋·文天祥
三月初五日,索馬平山邊。
疾馳趨高沙,如走阪上圓。
夜行二百里,望望無人煙。
迷途呼不應,如在盤中旋。
73
《西禪聽戴道士彈琴》 宋·黃庭堅
靈宮蒼煙蔭老柏,風吹霜空月生魄。
群鳥得巢寒夜靜,市井收聲虛室白。
少年抱琴為予來,乃是天臺桃源未歸客。
危冠匡坐如無傍,弄弦鏗鏗燈燭光。
74
《讀徂徠集》 宋·歐陽修
徂徠魯東山,石子居山阿。
魯人之所瞻,子與山嵯峨。
今子其死矣,東山復誰過。
精魄已埋沒,文章豈能磨。
75
《仙意》 宋·歐陽修
孤桐百尺拂非煙,鳳去鸞歸夜悄然。
滄海風高愁燕遠,扶桑春老記蠶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經旬始下弦。
獨有金人寄遺恨,曉盤云淚冷涓涓。
76
《導引·龜書畀姒》 宋·無名氏
龜書畀姒,歷數在皇躬。
揖遜仰高風。
鼎湖龍去遺弓墮,冠劍鎖深宮。
涂山齊德翊成功。
仙魄蚤賓空。
珍臺閑館棲神地,獻饗永無窮。
78
《穆陵行》 明·高啟
樓船載國沉海水,金槌晝入三泉里。
空中玉馬不聞嘶,日落寢園秋色起。
魚燈夜滅隨戶開,弓劍已出空幽臺。
髡胡暗識寶氣盡,六陵松柏悲風來。
79
《謫居感事》 宋·王禹偁
遷謫獨熙熙,襟懷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還依道,生涯只在詩。
惟尚諭山水,詎敢詠江蘺。
* 關于遺魄的詩詞 描寫遺魄的詩詞 帶有遺魄的詩詞 包含遺魄的古詩詞(104首)